六、幸存群眾自發(fā)為戰(zhàn)士送水
為了早日抵達災區(qū)展開救援工作,部隊的突擊分隊都采用了輕裝前進的方式,所帶的供給極其有限。
空運來的水和食品,戰(zhàn)士們也都給了當地的災民。
幸存的群眾自發(fā)為官兵送水,再現當年長征途中魚水情。
14日,幸存群眾自發(fā)為挺進中的官兵加水。新華社記者李宣良手機拍攝
缺水
部隊自身后勤保障困難。徒步開進這里后,官兵們隨身攜帶的飲用水全部用完,這里尚未找到可靠的水源。空運的食品和水將優(yōu)先保障傷員和災民,當前急需找到經消毒可用的水源。
缺糧
當被問到部隊是否存在哪些困難的時候,王參謀長笑著說,"部隊沒有什么困難,當地的黨委、政府已經很困難了,不能再給他們添麻煩。"
但是,據我們了解,部隊官兵在救援過程中,實際正在努力克服著很多的難題。比如,所攜帶的干糧有限,王毅率領的部隊,干糧還夠支撐一兩天。他說,“等打通公路就好了。”
露營
沒有帳篷,官兵睡在露天,合衣而睡,晝夜溫差大、露水多,一夜衣服被褥全濕。
官兵晚上無處休息,只能露營。但是露營對戰(zhàn)士的考驗很大。因為當地晝夜溫差大,夜間風很大,官兵衣衫單薄,災區(qū)又很缺少帳篷。所以條件十分艱苦。
軍民團結 共同抗災
幸存群眾自發(fā)為挺進中的官兵加水。
部隊開進到漩口時,一輛摩托車停在記者面前,車主張民強邀請記者乘車。他說,當地10來位群眾自發(fā)組織了摩托車隊,專門義務為來往的軍民提供服務。僅14日1天,他就接送了100多位過往群眾,“只要我的車里還有油,我就會一直堅持這樣做。”
七、4999米高空 那縱身一跳
他們平時只從數百米高度跳傘,但是這次,卻要從4999米高空躍下。
沒有氣象資料、沒有地面引導。
沒有人有資格質疑他們的勇氣。因為,此種壯舉世界上此前基本無人嘗試。
新聞背景
5月14日11時24分,一架大型運輸機從成都某軍用機場起飛,飛向此次地震重災區(qū)四川茂縣。
這是空軍首次在高原復雜地域,無地面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無氣象資料條件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抗震救災。
由于茂縣為高山峽谷地形,境內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傘降難度很大,平時訓練中只需在數百米高度跳傘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實施傘降。
截止記者發(fā)稿時,15位傘降英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良好,仍積極奮戰(zhàn)在抗震救災前線。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軍偉、李志寶、殷遠、郭龍帥、李亞軍、趙海東、趙四方、雷志勝、劉文輝、王磊、余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
專家分析
航空專家宋心之:4999米跳傘屬于高空跳傘。在日常的訓練中是不這么跳的。在如此的高度,進行從未訓練過的傘降危險性顯而易見。他們15人能義無反顧的跳出艙門,說明他們是一支高素質的優(yōu)秀部隊。
八、廢墟變成手術臺 軍醫(yī)在余震中鎮(zhèn)定完成手術
缺少醫(yī)藥、沒有手術臺,這些醫(yī)生們就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為患者治療。
余震面前,別人在抖,他們卻還能鎮(zhèn)定地拿著手術刀。
手術中發(fā)生余震 軍醫(yī)鎮(zhèn)定地完成手術
童萬秀老人的頭部傷口有4厘米長,從頭皮一直傷到顱骨。醫(yī)護人員把老人抬到臨時手術臺上。
可就在醫(yī)療隊神經外科主任醫(yī)師張榮偉給老人縫合傷口時,大地突然搖動了幾下,桌上的礦泉水瓶掉在地上。
“余震又來了,余震又來了!”手術室外,災民們驚恐地叫著。童萬秀本能地抖動著,站在一旁的孫女劉曉玲也緊張得手打哆嗦。
而張榮偉卻好像無動于衷,仍仔細地、一針一線地埋頭縫合,嘴里還不停地安慰老人。
只能在廢墟上進行手術
因條件極其艱苦,根本無法搭建手術臺,只能在廢墟上進行手術,在數次強烈余震中,醫(yī)療隊隊員仍堅持對傷員進行治療。雖然醫(yī)療隊每人所攜帶30公斤醫(yī)療藥品及器械,但經過一晝夜的持續(xù)工作后,藥品及器械幾乎已耗盡。
九、救一個女孩用了35小時
不拋棄,不放棄,盡全力拯救每一個生命。
在部隊的堅韌面前,死神卻步!
救一個女孩用了35小時
第16個獲救者,是15歲的初二女孩廖友瑤。對她的營救整整持續(xù)了35個小時,僅為研究營救方案就開了三次現場會,因為她埋得太深了——五層的教學樓廢墟中,她困在第二層,雖然上身和雙手都能動彈,交叉著的雙腿卻牢牢地壓在了石頭之間。
武警救援隊幾乎動用了所有的力量,仍然無法把女孩拉出來。有人建議截肢,隨即遭到否決——沒有人愿意看到這個面容清秀的女孩從此走向不完整的人生。
11歲女孩被埋4天終于獲救
15日10點40分,當11歲的映秀小學四年紀一班學生張春梅被成功救出時,現場數百名等待自己孩子下落的家長歡呼起來,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地震使得映秀小學四層的教學樓全部被倒塌,至少400名孩子被掩埋。從地震發(fā)生第二天起,武警官兵和當地的救援人員就在這里展開救援。
被壓學生在廢墟下看書
在亂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學生的尸體被挖抬出來,陳全紅就會默默流淚,“他們一天前還是活蹦亂跳的,咋一下子就變成了這樣呢?”
終于,鄧清清被武警水電三中隊的搶險官兵救了出來。讓陳老師與官兵們感動的是,這個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里面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
十、那一刻,他張開雙臂護住4個學生
人們發(fā)現他時,他雙臂張開死死護著四個學生。
平凡成為偉大,就在那一瞬間。
4個學生最終全部獲救,人們將永遠記住這位好老師——譚千秋。
5月13日上午,德陽市漢旺鎮(zhèn)。
妻子張關蓉正在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臉上的每一粒沙塵都被輕輕拭去;細細梳理蓬亂的頭發(fā),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fā)型……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的神經:“昨天抬過來還是軟軟的,現在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fā)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4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我們發(fā)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還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忍不住哭出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