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注意到,唐山大地震四年后,已經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中國的觀念就已發生了悄然變化。
1980年,由于遭遇嚴重水旱災害,中國第一次謹慎地向外傳達了愿意接受救災援助的信息。當時的西方輿論驚呼:“這是30多年來中國政府首次要求國際援助!”“中國終于抓住援助之手來應付災害。”
“擁有先進經驗的外國救援隊此時進入重災區應該說是‘雪中送炭’。”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賈慶國說。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所所長王帆說:“雖然外國救援隊沒能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但是他們攜帶的先進醫療救護設備和豐富的實地救護經驗,一定能協助中國政府盡最大程度搶救更多的生命。”
周瑞金說,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在抗震救災方面有豐富經驗和先進技術。相信日本救援隊參與汶川災區救援能發揮技術優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后,一些國家表示愿意派遣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我們是根據鄰近和快捷的原則作出有關決定的”,“我們對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民給予中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援深表感謝”。
近年來,中國在其他國家突發災難后也多次派出專業救援隊伍,進行人道主義救助。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土耳其等國家的災區都留下了中國救援隊員的足跡。
當31名日本救援隊員攜帶生命探測儀、煤氣泄漏檢測儀等儀器設備趕到青川災區時,正值搜救被困者的“最后窗口”。
“目前,受困者的生存希望應該說很低了,但即便這樣,以前也有在這種時刻救出生還者的先例。”小泉崇說。
16日下午,救援隊來到了青川縣中醫院宿舍樓開展工作。這幢6層樓房中間坍塌。目前了解的情況是,樓內壓了12人,其中9人的尸體已經挖出,廢墟內還有三人。
“此次接受外國援助,也是中國整體應急機制進一步充實完善的體現。”賈慶國說。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自2005年8月起,已不再把因自然災害導致死亡的人員總數及相關資料作為國家保密事項。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官員當時曾表示,這“有利于在減災和救援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汶川大地震后,中國迅速披露有關信息,緊急動員全國一切可能使用的資源投入搶險救災。中國政府救災的效率和透明受到國際輿論的普遍好評。
除了接受國際救援力量外,地震發生后不久,中國就允許外國記者進入災區采訪。16日,又有一支中外記者采訪團抵達災區。
周瑞金說,相比唐山大地震時期的保守,中國政府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坦誠以對國際社會,信息披露及時、充分,反映了中國的更加開放、成熟的趨勢。(參與采寫的記者有:程志良 李云路 白潔 丁靜 趙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