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糧食、大氣非難題
《中國扶貧》:中國如果放開計劃生育,會面臨糧食危機嗎?
易富賢:從營養上來說,歐美國家的膳食中所含熱量和脂肪已經太高,增加了肥胖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陷入了“低廉的糧食”和“高昂的醫療費”的矛盾中。日本國民比較健康長壽,就是因為其膳食中所含熱量和脂肪比歐美國家要低。中國已經“吃”得比日本、韓國還要好(以人均每天膳食攝入的熱量、蛋白、脂肪為標準),只要適當優化飲食結構就可以,完全沒有必要將歐美的飲食結構作為追求目標。
從畝產上來說,中國的糧食單產如果能達到現在荷蘭、比利時的水平,將增產70%。因此,即便中國保持現有耕地,也完全可以養活更多人口。另外,中國耕地潛力很大,2010年中國科學院的調研成果顯示,中國具有不同適宜程度的耕地后備資源約8億畝,其中40%具有較好開發條件。中國有100多萬平方公里(約20億畝)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如果在部分地區推廣滴灌和改造土壤,耕地還將大為增加。沙漠化土地由于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少蟲害,可以發展高產優質作物。
今后的農業將是三色并重:除了傳統的綠色農業外,白色農業(微生物農業)和藍色農業(海洋農業)也將興起,中國大陸近海區僅200米等深線內可開發利用的就至少有22億畝(相當于11億畝陸地良田)。因此,只要一邊提高畝產,一邊開辟新的耕地資源,中國完全不必擔心放開計劃生育政策后的糧食問題。
《中國扶貧》:前段時間北京霧霾嚴重,不少人認為原因之一是中國人口太多。您如何看?
易富賢:中國目前的環境污染,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處于發展階段。英國1885年、美國1920年單位GDP (2009年購買力)的能耗是中國2010年的1.9倍、2.1倍。后來由于環保措施的跟進,就連工業霧都倫敦目前的空氣都要比1585年還潔凈。二、城市化。中國數億人涌入城市,而城市生態建設滯后。三、大城市病。中國的城市基本都是以每平方公里超過1萬人進行規劃的,北京、上海甚至每平方公里超過1.5萬人,而美國芝加哥、費城等每平方公里只有4000人,中國城市容積率高,導致單位面積污染大。四、國際污染的轉入。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相當于發達國家通過產品交換將將污染轉移入中國。
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今后的環境應該比現在好很多,一方面中國將走發達國家當年的老路,降低單位GDP的能耗,一方面無污染的新能源將取代化石能源,而新資源的開發依賴于年輕的體力和智力。沒有可再生的人口就沒有可再生的資源和可再生的環境。德國環保界以前曾經認為人口導致環境污染,但是現在已經轉變觀念,認為人口既能破壞環境,更能改善環境。
扶貧需改善人口結構
《中國扶貧》:人口政策對扶貧事業有著怎樣的影響?
易富賢:人口結構影響經濟結構,人口流動影響區域經濟。現在農村的貧困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年輕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導致農村勞動力補充不足。如果人口政策不調整,年輕人口將越來越集中到北京、上海等少數幾個大城市,大量的中小城市也將在今后逐漸缺乏活力,與現在的農村地區一樣變得越來越蕭條、貧困。
停止計劃生育后,可以改善人口結構,增強中小城市的活力,也能影響、輻射周圍農村地區。經濟政策扶貧相當于從體外進行“心肺復蘇”,只能暫時性扶貧,難以持久。而人口政策扶貧,則相當于從內部增強心臟功能,是可持續的。因此,人口政策扶貧要遠比經濟政策扶貧更徹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