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來源:《中國扶貧》雜志 作者:王曉霞
近幾年,中國農村因年輕人外流而日漸凋敝,城市則是就業難與用工荒相伴出現,與此同時,老齡化加劇也引發了種種矛盾,這些與人口結構有關的問題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探討和爭論。中國勞動力究竟是供大于求還是供不應求?長期的計劃生育國策對今后的國民經濟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婦產科專家、暢銷書《大國空巢》的作者易富賢教授。
低出生率導致內需不足
《中國扶貧》:從人口學角度,您如何看待今天中國農村的凋敝狀況?
易富賢:我認為這種情形的出現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有人口密度優勢和規模優勢,有完善的社會分工,就業機會多,所以吸引了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失去活力。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實施計劃生育,導致農村年輕人口補充不足。
《中國扶貧》:從城市就業形勢來看,一方面連續幾年出現用工荒,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又面臨就業難,您如何看待這一矛盾?
易富賢:其實從人口學角度是能夠解釋民工荒的。中國20-39歲的黃金年齡勞動力在2002年達到4.6億頂峰后,在2003年開始出現負增長,民工荒正是在這時出現。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暫時掩蓋了中國的勞動力短缺問題,2010年中國經濟增速回升后用工荒更加凸顯。2012年,20-39歲人口只比2002年下降5%,對經濟的影響已經如此之大,到2032年,該年齡組人口只有3億(比2002年減少1/3),對經濟的影響將愈發嚴重。
大學生就業難,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內需不足、勞動力相對過剩。我對全世界所有國家做了一個分析,發現大致是2個消費人口提供1個就業機會,也就是勞動力占總人口的比例為50%左右,只有中國該比例高達59.7%。究其原因,是中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減少了上億年幼消費人口,喪失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人口高利貸”加重經濟衰退
《中國扶貧》:人口出生率、撫養比與GDP是怎樣的關系?
易富賢:先要分清兩個概念。撫養比是指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15-64歲)人口之比,包括了兒童撫養比(0-14歲兒童與勞動人口之比)和老年撫養比(65歲及以上老人與勞動人口之比)。我認為,兒童撫養比是投資,老年撫養比是還債,在分析人口與經濟之間的真實關系時,必須將這兩個撫養比區分開來,這點很關鍵。
人均GDP年增長率與兒童撫養比是正相關關系,而與老年撫養比是負相關關系。生育率下降越快,兒童撫養比(投資)下降越快,今后老年撫養比(還債)上升越快。2010年中國兒童撫養比只有22%,而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平均兒童撫養比為45%,除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平均為51%,連發達國家平均也還有24%。中國2010年的社會發展水平相當于日本1970年左右的水平,相當于韓國1990年的水平,而日本1970年兒童撫養比為35%,韓國1990年為37%。可見中國人口負債非常嚴重,這必然導致老年撫養比以及總撫養比的大幅上升。
《中國扶貧》:老年撫養比的增高對GDP有怎樣的影響?
易富賢:當老年撫養比低于12%的時候,經濟可以保持8%以上的增長率;一旦超過12%,經濟增長率將跳躍性下降。舉例來說,1964-1999年,臺灣GDP年均增長8.5%;2000年老年撫養比超過12%后,2000-2010年GDP年均增長率降到4.1%。日本在二戰后直到1973年GDP年均增長9%以上;1977年老年撫養比超過12%,1977-1994年GDP年均只增長3.9%;1995年老年撫養比超過20%,1995-2009年GDP年均只增長0.96%。歐盟1976年老年撫養比超過20%,1976-2010年GDP年均只增長1.8%。所以,普遍來看,各國、各地區經濟的下滑,與老年撫養比有直接的關系。
中國通過計劃生育降低兒童撫養比(人口投資)從而暫時性地降低總撫養比,并非如蔡昉、胡鞍鋼所說的是人口紅利,而是人口高利貸,會加重今后經濟的衰退。而印度由于老年撫養比低,人口結構年輕,我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2050年,印度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