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現場
郭金龍談“大事”“喜事”“難事”
“不叫講話,就是發言。”在昨天的會議現場,郭金龍簡短的開場白踐行了會議新風。
他說,回顧過去5年,成績令人鼓舞,“過去5年,北京辦成了大事,辦好了喜事,也克服了難事。”他解釋說,“大事”是成功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首都人民團結一致實現了多年的“奧運夢”;“喜事”是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難事”是戰勝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主動調控房地產,實行最嚴格管理措施,使房價穩中有降,節能減排也走在全國前列。”郭金龍說。
他說,東城區是首都核心區,也是一個老城區,“發展是硬道理,如何可持續發展,我們優勢在哪里?我們的發展空間在哪里?我們的制約因素是哪些?作為老城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代表們要共同研究好。”
“生活在這個城市,我感到很自豪。北京人要自信,北京首都要自信,同時要很努力。未來發展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靠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認真按照十八大精神去辦,把民生問題解決得更好,堅信我們總會有收獲,未來一定是光明的。交通這樣的難題,是一定會解決的。”郭金龍的這番講話,贏得在場代表熱烈掌聲。
區委書記向郭金龍申請“好房源”
在東城區4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約90萬人,“一些地方,上個廁所都要排隊。”作為首都的核心區,今年是東城區人口疏解的關鍵一年,十二五期間將向外疏解10萬人,如何滿足居民們對外遷房源質量、位置的要求,更好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昨天,東城區東城團代表、東城區區委書記楊柳蔭發言時現場向參會的市委書記郭金龍要“好房源”。
楊柳蔭說,東城處于老舊城的核心,目前區內有10萬戶、共30萬人住在平房四合院中,其中40%是危房,去年的7·21特大暴雨造成局部房屋坍塌,幸運的是,百姓的財產和人身安全未受影響,但四合院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5平方米,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可達到每平方公里有3至4萬人口,為了更好地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名城保護好,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疏解人口已“刻不容緩”。
目前,東城區的人口疏解規劃已經執行了兩年,以每年疏解1萬人口的速度推進,今年內將全面啟動建設通州“兩站一街”、朝陽豆各莊保障房建設,但“在內城生活了數十年的百姓們對房源的期待很高,希望能近一點,條件好一點。”楊柳蔭說,較高的經費支出是目前人口疏解工作面臨的較大難題。
此次報告中提出的建立市級投入機制讓楊柳蔭感到興奮,他希望,市里能通過市級層面的同城協調,為人口疏解提供更好的房源,通過市區兩級貼補,加快疏解速度,加快實現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的同時,也能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