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西藏實現了社會制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跨越

2011年05月19日11:33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社會制度 1980年 西藏地方政府 經濟總量 經濟社會發展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經濟 西藏發展 大跨越 2010年

中國發展門戶網5月19日訊國務院新聞辦今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白瑪赤林介紹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發展情況及取得的成就,并答記者問。

兩大跨越——社會制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跨越

第一個跨越,由封建農奴制到社會主義制度的跨越

在人類文明走向20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西藏依然處在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在這個制度下,占總人口不足5%的農奴主占有幾乎全部生產資料,而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則一無所有,更談不上什么人權。美國著名藏學家譚·戈倫夫在《現代西藏的誕生中》說:“絕大多數藏人都是農奴……農奴被拴在他們主人的手中……他們毫無權利,即使結婚,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當年參與“十七條協議”的原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權代表阿沛·阿旺晉美在20世紀四十年代多次指出:“大家均認為照老樣子下去,用不了多久農奴死光了,貴族也活不成,整個社會就得毀滅。”可以說,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像燃盡的油燈已經走向沒落。

西藏的和平解放,打開了西藏邁向現代文明的大門。《十七條協議》肯定了改革西藏社會制度的必要性,強調“西藏地方政府應自動進行改革”。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廢除了延續幾百年之久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和奴隸獲得了自由。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廣大翻身農奴和奴隸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西藏的主人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目前,在自治區340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94%以上。在全國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區有20名代表,其中12名為藏族公民,門巴族、珞巴族公民各1名。西藏自治區歷任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擔任。在自治區、地(市)、縣三級國家機關組成人員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公民占77.97%。1965年以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共制定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279件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

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自治區成立,不僅是西藏社會制度的偉大跨越,而且是人類文明發展史和世界人權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巨大進步。

第二個跨越,由封閉貧窮落后到開放富裕文明的跨越

一是經濟總量實現飛躍。1951年,西藏地方生產總值僅有1.29億元,2010年達到507.4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了近111.8倍,年均增長8.3%。特別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連續18年達到了兩位數以上增長,年均增速高達12.9%。“十一五”期間,西藏地方生產總值先后跨上300億元、400億元、500億元三大臺階。特色產業發展迅速。拉薩青稞啤酒、5100礦泉水、甘露藏藥等一批特色產品打開國內外市場。旅游業持續快速增長,2010年接待游客685.1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71.4億元。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加強。和平解放以來,中央政府不斷加大對西藏的投資力度,改革開放以后相繼安排了43項、62項、117項、188項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西藏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舊西藏沒有一條公路,也沒有一寸鐵路。目前,西藏已形成了以公路、鐵路、航空、管道運輸為支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2010年,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82萬公里,基本實現鄉鄉通公路。青藏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拉薩至日喀則鐵路已開工建設。形成了以拉薩貢嘎機場為干線,以昌都邦達、林芝米林、阿里昆莎、日喀則和平機場為支線的機場布局。舊西藏能源嚴重匱乏,僅有一座125千瓦、只供少數上層貴族享受、斷續發電的小電站。60年來,西藏電力發展迅速,以水電為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的新型能源體系全面建成。2010年,全區電力裝機總容量達到97.4萬千瓦,全區用電人口近238萬人,占總人口的82%。舊西藏通訊是人背畜馱、驛站式傳遞的落后狀態。目前,全區縣級以上基本實現3G通信技術,基本實現鄉鄉通寬帶、村村通電話,西藏邁入信息化時代。

三是人民生活顯著提高。在舊西藏,廣大農奴和奴隸幾乎沒有任何收入,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廣大農奴和奴隸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苦難生活。和平解放以來,中央政府結合西藏階段性發展特點,對農牧民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免征農業稅,落實農牧區“三個長期不變”政策(即“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草場公有,承包到戶,自主經營,長期不變”政策),農牧業實現全面持續發展。2010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38.7元,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自2006年實施以安居工程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共有27.48萬戶、140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新房,人均居住面積增加到24平方米,實現了讓全區所有住房條件較差的農牧民住上安居新房的目標。同時,整體推進農牧區水、電、路、訊、氣、廣播電視、郵政和優美環境建設,農牧區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隨著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消費結構開始多樣化,冰箱、彩電、電腦、洗衣機、摩托車、手機等消費品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四是醫療衛生條件極大改善。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醫療機構,僅拉薩、日喀則有規模很小的少數官辦藏醫機構和私人診所,以及零星的民間藏醫,各種惡性疾病流行,人均壽命只有35.5歲。60年來,我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臻完善,覆蓋全區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立,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以免費醫療為基礎,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隨著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西藏人均壽命提高到67歲,總人口和平解放前的100萬增加到300萬,孕產婦死亡率由1959年的5000/10萬人下降到174.78/10萬人,嬰幼兒死亡率由430‰下降到 20.69‰。

五是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寺院壟斷教育,廣大農奴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學齡兒童入學率不足2%,文盲率高達95%。目前,全區所有縣(市、區)全面完成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一個涵蓋普通教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已經形成。2010年,全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000多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2%,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1.2%,15周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7.3年。對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涵蓋學前、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三包”經費年補助標準達到2000元。

六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受到高度重視,自治區建立了從小學到高中階段的藏語文教學教材體系,藏語文在中小學校得到廣泛使用和普及。全區擁有14種藏文雜志,10種藏文報紙,開設有24小時的藏語衛視頻道和專門的藏語廣播。藏文計算機編碼已通過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少數民族文字。60年來,中央政府累計投資10億多元,用于布達拉宮、大昭寺等文物維修。西藏的傳統手工技藝、民間美術、藏戲等61個文化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53位傳承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藏戲和“格薩爾”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護。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處宗教活動場所,住寺僧尼約4.6萬人。活佛轉世作為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得到國家的尊重,民主改革以來,共有60多位新轉世活佛按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得到認定。寺廟學經、辯經、受戒、灌頂、修行等傳統宗教活動和寺廟學經考核晉升學位活動正常進行。僧俗信教群眾每年都組織和參加薩噶達瓦節、雪頓節等各種各樣的宗教和傳統活動,每年到拉薩朝佛敬香的信教群眾達百萬人次以上。信教群眾的宗教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八是生態環境保護良好。中央和自治區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前,全區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總面積達41.37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的34.47%,居全國首位,西藏的生態環境基本保持了較為自然的原生狀態。2009年,中央政府批準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計劃投入資金155億元,用近5個五年規劃期的時間,實施3大類10項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

和平解放以來,西藏發展進步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60年來,中央財政不僅沒有從西藏拿走一分錢,反而對西藏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中央直接投資超過1600多億元,1952年至2010年中央對西藏的財力補助達3000億元,年均增長22.4%。自1980年至今,中央先后五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制定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先后動員18個省市、中央和國家機關60多個部委、17家中央企業對口支援。1994年至2010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分6批共支援西藏經濟社會建設項目4393個,總投資133億元;共選派4742名優秀干部支援西藏。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