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物價上漲不再只是電視報紙上的枯燥數字和晦澀術語,而是人們生活中正在真實感受的一種壓力。
食品成物價上漲“急先鋒”
名稱:豬瘦肉。單價:18.00元/公斤。
這是在北京超市里出售的一樣普通商品,誰能想到,它會成為此番物價上漲的急先鋒和參考標志。
漲價的豬肉令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池向東感嘆“形勢不妙”,也讓一位在上海西康路居民劉正榮買菜時抱怨著生活的艱辛;它拉動重慶的生豬價格突破了歷史的最高水平,卻導致蘭州最大的屠宰場的生豬屠宰量下降了一半。
專家指出,全國范圍內的豬肉價格普漲,正是此次物價上漲的特點之一。不久前,傳出商務部醞釀出臺《中央儲備肉管理辦法》的消息,豬肉漲價產生的壓力可見一斑。
當然,上漲的不止是豬肉。
據9月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相對去年同期上漲了5.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是主要因素,比去年同月上漲13.9%,食品類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31.8%,油脂價格上漲22.5%,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23.5%,鮮蛋價格上漲30.3%,水產品價格上漲15.6%,鮮菜價格上漲5.8%。
除了專業人士,鮮有普通居民會關注并記住這些商品價格漲幅的具體數字,但對他們來說,高于平均物價漲幅的食品價格對生活卻是實實在在的。糧食的上漲勾起了部分人對過去的回憶,所以每逢超市有米面促銷,總會有大批的顧客前來捧場。
當然,上漲的也不止是食品。
不久前,由各地方統計局開展的北京、上海、重慶等10城市物價調查表明,此番價格上漲現已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普通居民感性上的模糊認識。
調查顯示,除食品價格外,重點行業的商品價格水平和服務收費標準也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水平。具體到“重點行業”,就是汽油、液化石油氣、煤氣、民用自來水、民用電、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高中階段學雜費、房租、住宅電話月租費和有線電視管理費。統計局承認,這些行業的漲價對10城市市民生活也帶來了較大問題。
調查還對各行業的價格進行了城市排行,如汽油價格,廣州市的93號無鉛車用汽油價格每升為3.80元,居首位,哈爾濱居末位為3.19元。民用液化石油氣,重慶市居首位,每千克價格為5.00元,北京在10城市中居末位,為2.67元。此外,北京市的民用自來水價格為每噸2.9元,天津市相同,并列首位,其次的重慶市為2.46元。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武漢市和西安市的住宅電話月租費相同,都為25元,并列首位,北京為24.40元,廣州、沈陽、哈爾濱同居末位,為20元。
當然,這個調查結果目前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了,僅在北京的七、八月間,民用自來水就上漲了8毛錢,汽油價格也上調近10%,電價也曾有大漲的傳聞,后被證實是虛驚一場。
自今年6月以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已是已經連續三個月為5.3%了。而與其差之毫厘的5.31%就是目前中國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這也曾經被媒體稱為是管理層的加息底線。
另外,按照國際慣例,一般將5%界定為良性和惡性通貨膨脹的分水嶺,雖然即使在普通居民的感性認識中,目前的狀況與惡性通貨膨脹還是相差不小,但物價漲幅連續逼近底線,已讓人們不可能對此視若無睹了。
漲價影響,感受不一
漲價像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從大家的錢包里拿走了數額不等的鈔票,多數人都會為此感到心痛,雖然心痛的程度有所不同。
居住在北京前門附近的王利芬同丈夫都是街道的低保戶,全家月收入不過千余元,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孩子。由于家中不寬裕,錙銖必計的她應付糧肉漲價和水費上調的回旋余地并不大。“沒有辦法哪,現在吃飯就比以前每月多花100多塊,水費就要多交七八塊。”
據北京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如果按人均用水量3立方米計算,調價后影響居民每人月增支2.40元,每人年均水費支出達到133元。以2003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水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今年上半年全國最低的10%收入戶家庭人均消費中,食品支出703元,占總支出的51%,而食品漲價直接導致人均消費比去年同期多支出61元,占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增加額的半數以上。
雖然北京等地針對最近的物價上漲調高了低保補助水平,但對于生活艱辛的城市低收入人群來說,糧肉蛋菜等食品是家庭的剛性支出,價格上漲的結果必然會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
據中國人民銀行不久前公布的第二季度全國50個城市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城鎮居民物價滿意指數為1999年開展這項調查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在外企上班的沈浩并沒有注意到糧肉漲價,由于單身不常做飯,即使去超市買肉,也是“從來不看單價的”。但自己的愛車卻讓她感到了物價上漲的壓力。她說:“93號汽油都漲到三塊八了,現在一個月油錢就是一千五了,還不如打車合算呢。”據她說,她的同事和朋友們有不少人都開始打算使用其他交通方式來代替自己開車上班。
據搜狐財經頻道的一份有關于物價上漲的民意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15680人中在被問道“您認為現在哪些生活資料在漲價”時,有23.68%的人認為是水價,28.30%的人認為是糧價,另有20.40%和27.63%的人認為是電價和油價。網友評論說,正是由于什么都在漲價,所以大家的答案才這么平均。
與普通居民對糧肉水油價格變化的敏感不同,企業經營者考慮更多的是原料和產品價格的不同步。
趙軍是一家小吃店的老板。這家口碑不錯的小店經常擠滿了顧客。但是最近的糧肉漲價卻讓他為難:店里的小吃價格漲是不漲?不漲,本就遵循薄利多銷原則的小店就面臨虧損;漲價,又可能會造成顧客的大量流失。
同樣的問題還在困擾著全中國數百萬個大大小小的老板們,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上半年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了14.1%,高于去年同期7.7個百分點。但衣著和家庭設備用品價格卻延續去年的頹勢,繼續分別下降了1.4%和1.6%。
其實早在上半年全國范圍內的鋼煤電礦大漲價時,就有部分專家指出,上游產品的漲價并未導致下游產品價格的同步上升,是CPI遲遲不動的主要原因。當然,企業的反應就不會那么緩慢了,據對深市半年報的統計表明,在已經公布中報的510家公司中,有13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業績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一些上游行業如鋼鐵、煤炭等表示價格上漲的確提高了本年度的業績期望,而下游企業則暗示了利潤的下滑。
在經濟學上,5%的CPI升幅屬于可控的溫和通脹,大多數的專家也認為大家不必對目前的物價上漲產生恐慌。但居民和企業對此不同于數字的強烈感受,甚至引發了對CPI衡量標準的質疑。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易憲容就認為,CPI指標的構成沒有包含居民最大的消費支出——住房,而僅僅把它作為一種投資來統計,所以根本不能真實地反映居民整體的價格消費水平。
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則提出了核心價格指數的概念。核心價格指數是近幾十年來美國等一些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和經濟界用來分析價格水平和宏觀經濟形勢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與CPI不同的是,計算這個指標,主要就是要把不完全受貨幣影響的食品價格和原油價格等剔除在外。因為糧價是靠天氣和收成來決定的,而原油則更多的是受國際市場價格,特別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左右。在剔除了以上因素后,目前中國的核心價格指數實際上還在下降。
無論物價的計算方法如何,但有一組物價以外的數據值得關注:扣除價格因素,今年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較同期實際增長1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同期實際增長8.7%,其中最低10%的收入組人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5元,增長11.6%。
專家寄望宏觀調控
多數專家在預測下半年的物價走向時,都認為將出現穩中有降的趨勢。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造成這一輪物價上漲的主因是連續4年的糧食減產,而今年糧食豐收基本已成定局。現在的消費價格上漲,主要是一種“時滯”效應。豐收之后,糧價會相應回落,關聯產品價格也會隨之回落。
國家統計局的有關專家也表示,目前的漲價很大程度上是去年漲價滯后的“翹尾”表現,下半年將會有所回落。
國家統計局的有關專家認為,供過于求仍是當前工業消費品的主調,消費品價格快速上升缺乏相應的動力。據商務部對600種主要商品供求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供求平衡占23%,供過于求占77%。同時,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日益加劇,出口受阻的商品將進一步擠壓國內市場,市場競爭會更趨激烈。企業為保住市場,只能通過降低成本和價格來競爭,怎么又會提價呢?
雖然由于生產和投資仍呈慣性快速增長,煤、電、油、運短期內將繼續保持緊張局面,但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投資過快的局面正在有所好轉,將有利于抑止生產資料價格的快速上升。
國家統計局的有關專家展望下半年的價格走勢認為,下半年在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今年居民消費價格將保持溫和上漲,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運行態勢,全年漲幅可能在3.5%至4%之間。(勾曉峰 方燁)
《經濟參考報》 2004年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