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管理需引入更多國家戰略思維
在人民幣日益走向國際化的今天,美元的故事頗值得思考和借鑒,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管理運營也須引入更多的國家戰略思維。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儲備仍以美國國債為主,增減持動作僅為短期調節策略。我國“外匯儲備”的作用和定位更多是用于反應、平衡和調節國際收支的主要指標,而沒有真正進入國家戰略資產儲備概念的財政范疇。
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通常由國家財政部統一管理運作。因此,能夠更好地與國家外匯儲備資產銜接,并與國家財政政策相統一,財政政策主導貨幣政策,金融出超或透支銀根均需由財政買單。
2008年9月世紀金融海嘯后,全球廣泛推行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表面看是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其實質是將積極財政政策所產生的大量財政赤字“貨幣化”的“積極財政政策”。因此,美國的貨幣政策一直受到財政政策的主導或調節,美國的外匯儲備資產中更多是儲備黃金(約8200噸),約占其外匯儲備的78.3%。
就現實而言,由于美國是我國主要和最大的國際貿易市場,在現行的國家外匯儲備管理格局下,大量持有美國國債也就成了平衡或調節對美國國際貿易收支的主要工具。外匯儲備的持續上升,即帶來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也增添了外儲中美元資產貶值的風險。而現階段一籃子多元化外儲結構的調節,最終也離不開持有其他雙邊貿易國的政府債券或金融投資產品的局限,不利于將外匯儲備真正轉化為潛力和優質國際資產及能源、資源的儲備,也不利于進行外儲同國家金融安全及資源、能源安全等重要領域相掛鉤的全球戰略性資產配置。(摘編自7月13日香港文匯報作者馬建波)
點評
次貸危機發生后,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為刺激經濟,美國持續下調利率,美元匯率持續走低。美國采取弱勢貨幣政策對其自身來講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以促進本國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元貶值可以使美國減輕債務。但一個必然的后果就是造成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飆漲:原油、黃金、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
美元在國際市場購買力的下降,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來說是一種災難,中國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只是一種紙上財富。
一些專家指出,在國際儲備中增加商品儲備的比例,減少外匯儲備的比重,是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一個方向。我國應將多余的外匯拿出一部分來增加石油、黃金等戰略物資儲備,這也是在美元不斷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條件下的必然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