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揭秘行業協會“非典型腐敗” 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0-06-14 責任編輯: 柴永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林躍勤博士長期關注社會中介組織尤其是行業協會的腐敗問題,近日,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揭秘了行業協會不為人知的腐敗現狀。
行業協會的腐敗方式五花八門,林躍勤博士向記者介紹了行業協會腐敗案件中幾種慣用的伎倆。
強制入會、攤派會費是常見的腐敗方式之一,被企業稱為“協會騷擾”。
某些代行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業協會,將特定的中介服務作為行政許可的前置條件,強制企業入會、繳納會費。
2009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瓶裝飲用水行業協會發出公告,公布6個廠商7個品牌的桶裝飲用水抽檢不合格。這些廠商的負責人則稱遭遇了“潛規則”——沒有交納“保護費”。而就在2009年5月,這些廠商經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檢測均為合格的產品,在一個月之后全部成了不合格產品,其間的詭異值得琢磨。
“體外經濟循環”是行業協會腐敗的另一種常用手段。由于行業協會常常壟斷著行政審批的前期資格選拔權、審計、鑒定、評估、參評選拔、注冊或公證等職權,除了將這種職權有償變賣給企業之外,某些行業協會的領導人甚至直接以自己或親友的名字注冊經濟實體,以達到將公權直接納入私囊的目的。
2009年2月23日,重慶市規劃局原局長蔣勇因“規劃腐敗案”受審。在該案中,蔣勇正是指使情婦唐薇注冊了嘉匯置業顧問有限公司,蔣勇指定“嘉匯置業”對房地產規劃方面的業務提供咨詢顧問,以此名義將容積率等指標明碼標價,涉案金額達1689萬元。
收受境外企業好處,損害國家利益,也是在經濟開放環境下的一種行業協會腐敗形式。在“力拓案”中,中鋼協在長協礦談判中屢戰屢敗,成為業界人士普遍質疑的問題。據悉,在力拓案中,中鋼協的有關員工被警方帶走,協助辦案。
此外,濫用人事權、變相賣官,開具虛假報告謀取非法利益,管理混亂、監守自盜等也在行業協會腐敗案例中比較常見。
林躍勤博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行業協會本該是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固定組織,其目的是促進行業發展和自身運轉的高效率,同時擁有配套的法律法規來監管、規范行業協會的運作。
在我國現階段,政府將原來承擔的行業管理職能剝離出去,轉由行業協會承擔。“但在實際運行當中,公權力大量殘余在行業協會中,行業協會成了披著第三方外衣的‘準政府’、‘二政府’。”林躍勤指出,“行業協會利用其公權延伸的特點,成為社會、企業、政府間的橋梁。這種行政權力假手中介市場化的行為,使得行業協會有了腐敗的便利。”
他告訴記者,坊間有一種說法很是形象:“行業協會是‘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
據統計,我國現有行業協會10萬余家。其中,官辦、半官辦的占大多數。官辦、半官辦性質的行業協會一般是由政府職能部門籌辦,或掛靠在政府職能部門名下。
在人事管理上,這些行業協會人員多享有事業單位編制。翻翻這些行業協會的“底子”,往往會發現它們實際上“身份顯赫”,其領導多由政府官員兼任或由退休政府官員擔任,保留濃厚的政府權力色彩。
在會計審計上,行業協會向會員單位收取的費用價格由自己制定,而對收支的監管,更是一片空白。因此,行業協會的收入往往成為主管部門或少數領導的“小金庫”。
以江西省宜春市為例,2007年,宜春市查處78家違規行業協會,其中61家行業協會由政府官員擔任領導,包括縣級以上官員115人、科級以下官員183人。2008年,宜春市道路運輸協會以交納安全保證金為名,收取57個會員單位金額共計182萬元。
在政府逐步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型的過程中,行政審批權在不完全剝離的情況下,通常就是假手行業協會,實現表面上的“市場化”。擁有審計、鑒定、參評、評估、注冊和公證等權力的行業協會,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企業的脈門——能否獲得行政審批、能否取得某些資質、能否出國參訪、能否獲得銀行貸款,行業協會有權“說了算”。權力的泛濫在監管缺失的狀態下,為錢與權的交易提供了條件。
“腐敗”,是指官員為謀私利而濫用權力。行業協會成員并非政府公務員,并不是享有公權力的主體,似乎與典型意義的腐敗行為不沾邊。為什么將行業協會的違規行為定義為“腐敗”?林躍勤博士表示,行業協會腐敗的本質是公權私用,行業協會擁有的“泛公權”和對這種公權的監管缺失,是腐敗產生的根源。
實際上,在社會轉型期,公共權力與市場邊界劃分不清,而大多數的行業協會正是從國家行政機構轉變而來,這些行業協會的人員享有行政級別,擁有公權力。因此,行業協會正是利用了這一特點,以牟取私利為目的,濫用職權,行業協會的違規活動與一般賄賂行為交織,其實質則是行政權力和公權力腐敗的變種或延伸,是一種“泛公權腐敗”。
“行業協會已經成為腐敗問題的高發區,根源是政府公權力的殘余或延伸,具有形式多樣、過程復雜、隱蔽性極強的特點,很難查處。而監管的空白,則是滋長行業協會腐敗的溫床。”林躍勤博士指出。
林躍勤博士說,相較于傳統的腐敗行為,行業協會腐敗可以說是個“升級版”,更復雜,也更隱蔽。升級了的腐敗更難查處。”
“首先,行業協會有產生腐敗的沖動。”林躍勤博士說。行業協會擁有行政審批、評估、公證等權力,變賣這些權力,就可以換取經濟利益。政府公權力和企業的威逼利誘,促使行業協會成了錢與權交易的中介。與所有的腐敗行為一樣,利益的誘惑和缺乏自律,是行業腐敗產生的誘因。
在當前情況下,政府對行業協會腐敗的監控十分乏力,這給行業協會腐敗提供了可乘之機。目前,除《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之外,尚沒有一部法律用以規范行業協會。僅有的一部條例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只在登記環節施以監管。同時,除自律外,他律機制也尚未建立——除民政部門在登記環節的審批外,針對行業協會的他律近乎為零。行業協會的人事、財務管理,始終處于監管缺失的狀態。
行業協會腐敗形式更復雜多變,游走于政府與企業的中間地帶,極具隱蔽性,這給查處行業協會腐敗帶來了很大困難。
原本應當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公平競爭、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行業協會,現在成了權錢交易的中介場所,成了某些人謀取不義之財的斂財工具。怎樣才能使行業協會回歸正常軌道,發揮其應有作用?長期致力于社會中介組織研究的林躍勤博士認為,深化機構改革是唯一的途徑。
林躍勤博士認為,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條件下,政府職能面臨進一步轉變,應放權行業協會,洗清行業協會身上的公權力殘余,讓行業協會成為真正的市場第三方主體。在英國和瑞士,政府將行業協會視同企業,政府向行業協會購買服務,形成政府——協會服務買賣制度。
在我國,也應進一步分離政府與行業協會的權屬關系,明確行業協會的性質和職能。林躍勤建議,政府不再指定某協會行使某些行政職權,而對市場上的行業協會,應進行招標,實現行業協會的純市場化運作。另一途徑是剝離行業協會的公權職能,對公權職能的行使加以制度化管理。
對行業協會本身而言,林躍勤認為需要構建現代化的行業協會法人治理機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律機制。
在法制層面,一部規范行業協會行為的法律亟待出臺。只有健全穩定的法制基礎,才能從根本上建立行業協會的法律調節體系。另一方面,要強化對行業協會的監管、建立行業協會腐敗預防體系、加大對行業協會腐敗的打擊力度;應建立聯合執法監督機制,形成跨部門的聯合監管治理機制,使預防——監督——查處體制得以全面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