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春夏之交發生在北京的政治風波讓西方世界認為這將是紅色政權即將解體的征兆。
而1991年蘇聯的解體使西方人更加懷疑中國堅持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1994年發表文章《誰來養活中國》,描繪了一幅慘淡的情景。他認為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糧食供應緊張等問題,而這將引起國際社會的混亂,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一次引起了西方學者對中國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的質疑。一些學者認為“僵硬而脆弱的中國國企”會在入世后不堪一擊,從而引起全國性的恐慌。
在中國工作過20年的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預測:中國將在短時間內崩潰。
他甚至斷言,中國當時施行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多只能維持5年……中國的經濟正在衰退,并開始崩潰,時間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而不是之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經濟仍然保持著高速的發展,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下滑中的強勁表現,更使得章先生等人的“預言”不攻自破。
汪玉凱指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判斷之所以經常失誤,是因為存在“站位”的問題。西方國家總是用帶有偏見的視角觀察中國,因此看不清楚中國發展的內在邏輯。
他說,西方世界也同樣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會使中國的經濟體制轉變成市場經濟體制,這將根本性地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最終使中國模式更像西方模式,但是事實證明中國有其獨特的發展模式。
中國從一個被西方孤立的國家逐步向世界強國發展,中國的發展模式贏得了認可。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43個成員。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書寫了奧林匹克歷史上新的輝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