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要對群眾提出的問題“給個說法”,還要注重輿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從公眾的質疑中查找工作的漏洞和缺陷,以此為契機改進工作、推動改革
面對公眾質疑,該怎么辦?近日的兩則新聞,讓人眼前一亮:為及時回應網民質疑,廣東省職能部門第一個“網絡發言人”現身網絡平臺。國家統計局則及時召開通氣會,解釋統計數據與群眾感受有偏差的原因,解答職工工資“被增長”的疑慮。
在回應公眾質疑方面,我們有過很多教訓。有的部門的失語和亂語,不作為和亂作為,影響惡劣。對衛生防疫、污染事故等敏感問題保持沉默,容易造成謠言流行、民眾恐慌;企業改制、拆遷補償等民生問題不透明,容易激化矛盾,釀成群體事件;對收入差距、干部腐敗等社會問題“躲貓貓”,容易降低公眾對公權力的信任度。河南杞縣群眾聽信輻射傳言“集體逃亡”事件就有相關部門回應不及時、作為不適當的原因。
針對回應公眾質疑中暴露的問題,不少地方和部門變被動為主動,及時公開回應群眾意見比較集中的熱點問題。廣東的“網絡發言人”和統計局的通氣會就是可貴的嘗試。
以前,廣東的職能部門也對“網言網語”進行回帖和處理,但屬于隨機式回答,沒有統一、權威的聲音?,F在由“網絡發言人”回答網友提問,并承諾“面對網民的‘放炮’、‘拍磚’,以更誠懇更開放的心態回應網民質疑,尊重網民意見,絕不會回避”,體現了更加負責任的態度和程序的規范性。國家統計局在及時召開通氣會解疑釋惑的同時,深入分析當前“職工工資統計范圍過窄”的缺陷,并承諾改革落伍的統計方法,不僅無損于統計部門的權威,反而增進了公眾對政府部門的信任。
面對公眾質疑,不逃避、不回避、不推諉,是一種進步。網絡發言人和統計局的通氣會啟示我們:對于公眾質疑,不能滿足于少數地區和部門自發式的“覺悟”,不能滿足于迫于輿論壓力的被動應付,而要進一步明確政府部門回應公眾質疑的責任和義務,實現政府回應公眾質疑工作的經?;⒁幏痘椭贫然?。不但要對群眾提出的問題“給個說法”,還要注重輿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從公眾的質疑中查找工作的漏洞和缺陷,以此為契機改進工作、推動改革。
今年4月公布的我國首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未來兩年,我國將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民眾對公共事件和政策的公開質疑,是公民利益表達和政治參與的重要形式。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如何更誠懇、更開放、更科學地回應公眾質疑,急需提上議事日程。(唐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