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短片)
解說:
3月20號,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時表示,在大國當中沒有航母的只有中國,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這短短的十個字是我國軍方高層就航母問題首次公開正式做的表態。在三天后國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黃雪平稱,中國政府將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中國是否會建造航空母艦。
這兩則言論一出,立刻成為各方廣為關注的話題,航母究竟有著什么樣的神秘力量?它又為何如此牽動國人的神經?
航空母艦不僅是水上飛機場,而且是海上流動的后勤保障基地,具有三大能力:運載能力、遠洋能力、戰場支援能力。航母被認為是軍事大國必須擁有的裝備,也是現代海軍水面戰斗艦艇中最大艦種和作戰能力最強艦種,素有“海上巨無霸”和“海上巨獸”的美譽。
目前,世界上有10個國家擁有航母,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巴西、印度、泰國。其中,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11艘航母,而在這10個國家中,又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6個國家能夠自主建造航空母艦。
中國的航母夢想由來已久,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透露,人民海軍早在1970年就開始論證建造航母。周恩來總理更是曾表示,看不到中國的航空母艦不甘心。于是,擁有自己國家的航母已經成為很多年來無數中國人的夢想和追求。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國力的增強,自主建造航母的呼聲再起,有網友曾表示,只要中國建造航母,我愿意捐出一個月的工資。而一些航母迷更是用豐富大膽的想象勾畫出無數種未來的中國航母。
那么,中國的航母到底會是什么樣子呢?充滿猜想的當然不只是中國的航母迷們,還有其他國家的人士。比如說日本一家媒體刊登的文章中預測,中國將修復從烏克蘭購買的俄羅斯航空母艦。
去年9月初,《解放軍報》刊登的一篇報道稱,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對接收的首批50名飛行學員進行了入學教育。
據報道,此次培訓將依托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自動化專業,完成四年艦載機飛行專業教育。英國《簡式防務周刊》將此借讀為中國航母飛行員培訓班開學。但是,最近出版的一期《簡式戰艦》又說到,根據美國政府的一份報道,中國建成航母的雄心在2015年前不可能成為事實。編輯史帝芬?桑德斯認為,中國航母面世有四大瓶頸,但不管怎樣,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航空母艦終究會在未來航行在大洋之上。
主持人:
張教授,我們就說到航母的必要性,因為就在100年前,美國的學者馬漢當時就說,海權是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通過海權,它才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那么從今天開始,我們去關注航母這個東西,它對我們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張召忠:
航母現在是這樣,首先我們不要賦予航母太多的含義,它就是一艘艦艇,一種大型的水面戰斗艦艇。
主持人:
那為什么別人會賦予它那么多含義?
張召忠:
說白了,它也不是什么高技術武器裝備,基本上關鍵技術都是二次大戰當中都突破了,而且我們周邊這些國家,你看日本,日本最多的時候有27艘,二次大戰的時候。你看印度,印度是亞洲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唯一一個使用航母的國家,40多年了。
航母對一個國家來講它有什么作用呢?首先一個,它是一個浮動機場,如果距離陸地太遠的地方,岸基的飛機到不了,到不了以后,你飛過去以后,你轉一圈就得回來,因為它沒油了,到那兒待不了很長時間,如果有個航空母艦在那個區域,這樣就是擴展你的作戰能力,把你的胳膊伸長了,可以長期在那個地方逗留。
中國比方說南沙,離海南島2000多公里,靠岸基的飛機去不行,如果我經常有一艘航母在那兒,就可以保衛我們的傳統海疆線,保衛我們的專屬經濟區,維護我們國家的海洋安全,這是保衛我們自己的地方,它只是一個海上的平臺而已。
主持人:
您剛才所說的這番話是全世界海軍界的共識嗎?
張召忠:
這個是共識,這肯定是共識。
主持人:
既然共識是這樣,為什么當我們國家去發展航母的時候會引來那么多的非議?
張召忠:
它這個非議是這樣的,其實剛才我講了,就是說有些國家它需要挑起一些事來,制造一種中國威脅論,來帶動他自己的發展。
比方說日本,我剛才講了,很明顯,制造一個中國威脅論,把它自己搞起來了。然后再通過朝鮮發射導彈,它制造一個朝鮮導彈威脅論,把它的航天,把它的導彈,把它的反導系統帶動起來,他自己搞宙斯盾,搞愛國者,把它帶動起來,這個是一個炒作。
我感覺對中國來講,我感覺航母算什么東西,它不是一個核武器,當年我們搞核武器的時候也沒看誰高興不高興,你不高興我就不發展了。毛主席那會兒搞原子彈的時候,也沒聽他們,毛主席當時講,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我們是保衛我們自己的領土。
當然了,從海軍建設來講,航空母艦還有其他的一些作用,比方說它優化海軍兵力結構的時候,你必須要綱舉目張,就像一個門似的,沒個抓手,門怎么開啊,海軍弄了一堆艦艇,全是3000噸、4000噸、5000噸,美國這么多艦艇,最多的時候600艘艦艇,600艘艦艇12艘航母,它以12艘航母為核心,編成12個航母戰斗群,它得綱舉目張啊,我得有個龍頭,有個旗艦,航空母艦就發揮這個作用。
對于國家來講,大國有個地位的象征,大國有這么一個東西,常任理事國都有,它能夠遠洋,有個象征,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一種象征,這些都是。但是我感覺,航空母艦它就是海軍應該有的一種艦艇當中的一種。
主持人:
那既然是這樣的話,為什么我們遲遲到現在才動手?
張召忠:
這個原因非常多,剛才小片當中講了,劉華清軍委副主席在海軍任司令的時候,那個時候我還在海軍工作。最早我自己也參與了很長時間,十幾年航空母艦前期的研究,當時劉司令在海軍。
我感覺為什么呢?原因很多,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說在70年代,我們曾經有過幾次想法,50年代就有過想法,70年代也有,以后到80年代,我是80年代中期開始參與航母的早期的研究,我的任務主要是研究世界各國武器裝備的發展,尤其是航空母艦的發展。我個人感覺,當時中國發展航母最缺的是錢,當然其次的是技術,沒有錢我的技術就受限制。
從1978年到1999年這將近20年的過程當中,我統計過,我們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到2000億美元,國家的蛋糕就這么小。全軍到1979年的時候,全軍的員額是590萬人,將近600萬人,這600萬人你得吃,你得喝吧,錢不能都拿給海軍來發展航母,所以海軍一說發展航母,別人就緊張,錢都給你,我們吃什么啊,將近600萬人,軍費多少啊?不到100個億。我們現在漲點軍費,這個說中國多了,那個說多了,你怎么不看我20年欠帳那么多呢,我20年欠帳太多了。
主持人:
張教授,剛才我們說到,有了航母之后,這是一個大國的標志,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即便有了航母之后,一個國家有沒有海洋意識是不是也很重要?
張召忠:
你講的非常重要,海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中國長期以來海洋意識太淡漠,比方說就海軍來講,我在海軍一直工作到1998年,我記得海軍在1986年,1986年是劉華清在海軍當司令員的時候,首次提出海軍戰略,在那個之前,海軍在全軍當中的地位是不高的。當時是大陸軍的思想、陸戰場的思想非常嚴重。但是當時劉華清司令員提出海軍戰略以后,全民的海洋意識、海軍的發展就有了方向了,再往以后,慢慢的像現在,90年代以后,像現在,海軍一直排在各軍種的最前列,它已不僅是海軍自己單獨作為一個軍種建設了,它不是的,它作為一個國家安全,在國家安全戰略這樣一個高度,所以說現在擺在戰略地位。
主持人:
張教授,最后短暫的時間,當我們海軍的發展不缺錢,不缺技術的時候,現在我們缺什么?
張召忠:
不缺錢,不缺技術的時候,我們缺你講的海洋戰略,海洋戰略,開發海洋、利用海洋、全民的海洋觀念,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