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屑 “北京優勢不可靠”
中國的太空優勢真的不可逾越嗎?也有人不像格里芬那樣擔憂。
美國《新聞周刊》給神七下了一個判斷:“北京的優勢地位并非不可撼動”。在《新聞周刊》的作者看來,載人航天計劃的軍事意義幾乎為零,而在這場太空競賽中,中國的對手與其說是華盛頓,不如說是印度等亞洲鄰國。
警惕 臆想“太空獵星”
神七發射升空后,將有一名航天員出艙活動,并釋放小衛星。而正是這顆小衛星,引發了一些外媒的猜想。
有美國媒體引述歐洲軍事宇航界人士的話稱,這意味著中國將具有“太空獵星”的能力,原因是既然中國宇航員有能力釋放衛星,當然同樣有能力“擄走”他國的衛星。甚至有媒體繪聲繪色地表示,這顆小衛星可以在太空進行調整變軌,以攻擊其他國家的衛星。
癲狂 一旦太空戰爆發……
比“太空獵星”猜想更夸張的描述,來自美國《新聞周刊》。該刊網站9月21日發表文章標題就是“太空戰”。文章稱,雖然與中國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國還是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因為“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試圖用武力奪回臺灣,中美兩國就有可能爆發戰爭”。而美國國防系統內部很多人認為,中國大陸的目標將是攻擊衛星,從而削弱美國對臺灣的防衛能力。
這個夸張的假設進一步引發了《新聞周刊》網站的渲染:如果中國真的采取這樣的行動,可能促使美國打擊中國領土上的反衛星武器發射設施,進而造成沖突升級。中國會作何反應?在衛星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工具之際,是否應該用核報復威脅來阻止對手對本國衛星發動襲擊?
平靜 關注太空行走第一人
與上述充滿復雜情感、甚至加上一些臆想類的報道相比,也有一些媒體反應相對平靜、報道相對客觀。9月22日,《日本經濟新聞》就將中國這些年的航天計劃做了一個梳理,并引用中國政府去年制定的《空間科學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認為,神舟七號是繼去年10月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后中國的又一項重要國家戰略。
還有的媒體則將更多關注的目光對準了三位航天員,其中誰將成為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無疑最受矚目。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16日發表文章,詳細介紹了翟志剛的個人情況。“在他小時候,沒念過書的母親整日去大街上叫賣瓜子,為子女籌集學費。”而為了即將到來的這一天,翟志剛——這個42歲的戰斗機飛行員已經等待了10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曉德發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