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農業和糧食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記者:為什么要在今年中央財政已經較大幅度增加“三農”預算后再增加252.5億元投入?
張曉山:當前農業形勢變化的最重要特征是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出現了新的格局,即農產品的需求明顯增長,而農產品供給增長受到的資源約束更加明顯,耕地面積減少,農業用地矛盾更加突出,農業勞動力機會成本提高,農產 品供求關系正在轉向總量平衡偏緊,一些農產品供求甚至出現較大缺口的格局。
考慮到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能源價格上漲、國內市場需求旺盛等諸多因素,2008年國內農產品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增加供給。因此,促進糧食穩定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最艱巨的任務。
記者:要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應當建立怎樣的長效機制?
張曉山:據對全國31個省(區、市)6.8萬個農村住戶的抽樣調查,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加553元,實際增長9.5%。其中農戶家庭經營收入增長對增收的貢獻率比上年上升了2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2007年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導致第一產業經營收入大幅增長;而轉移性收入的總體增收效應繼續下降。
要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重在建立長效機制。我認為關鍵在于提高農業的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在有條件的地方適度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規模效益,加大農業科技支撐,合理配置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農民種糧的綜合收益。
國家要進一步鞏固強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實行政策傾斜和種糧補貼,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項目扶持力度,幫助主產區加快發展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充分調動糧食主產區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強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基礎條件,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立以各級政府為主體的投入機制,主要是增加小型農田設施建設投入,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通過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加快推進標準農田建設。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建設糧食生產基礎設施。
此外,還應通過在流通領域采取政策措施減少農產品流通的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使農民和消費者都能受益。隨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進,農產品的區域化布局和專業化生產基本形成,農產品消費市場和產區市場的距離越來越遠,農產品運輸成本在農產品價格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應大力發展農產品現代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記者 馮 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