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經濟告別“高增長、低通脹”時,資本市場的五年黃金上漲期或許也將告一段落。全球通脹大趨勢、中國輸入型通脹與貨幣政策的抉擇,將是未來A股市場揮之不去的隱患。
全球通脹大趨勢
2007年上半年,中國迅速從通貨緊縮墜入通貨膨脹的擔憂之中。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宏觀調控,通脹風險并沒有消退,CPI漲幅在2008年1月達到7.1%,再次創出11年新高。
不過,通脹問題并不是中國央行獨自面對的考驗。2007年全球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在中國豬肉價格創出歷史新高的時候,墨西哥的玉米餅價格也翻了一番,意大利面漲價三成,越南大豆價格漲了一倍。食品價格的上漲使得全球各國政府“如臨大敵”。新加坡剛剛公布的1月CPI漲幅創25年新高,歐盟也調高了2008年的通脹預期。
美元貶值推高國際油價成為全球通脹的另一大“助推器”。去年7、8月份開始,美國次貸危機加劇美元貶值,推高全球油價,上周紐約3月輕質原油期貨收盤價首次站上100美元關口。
其他資源品、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卻不得不面對全球2008年鐵礦石將漲價65%的結果。而在過去的三年,全球鐵礦石的價格已分別上漲71.5%、19%、9.5%。
除了國內需求上升的因素外,在全球一體化的產業鏈條中,中國同樣難以逃脫輸入型通脹的影響。而且,中國本身也在醞釀更多的通脹因素,經過了長達5年的快速增長,勞動力、土地、資源、資金成本都在上升。目前,中國出現輸入型通脹與成本推動型通脹交織而行的局面。
貨幣政策“逆全球”而動
面對10年不遇的通脹形勢,中國央行去年連續6次加息,收緊信貸,全力抑制通脹上升的風險。盡管央行也認識到目前的通脹難以僅靠貨幣政策化解,但為抑制通脹預期,加息政策仍隨時可能出臺。目前的弱勢格局下,利率如果繼續上升、信貸如果更加收緊,對A股市場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央行也越來越重視匯率升值對抑制通脹的作用。上周發布的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首次強調,“進一步發揮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引導結構調整和抑制價格上漲中的作用”。
然而,中國目前從緊的貨幣政策畢竟與全球貨幣政策“相悖”而行。美聯儲從去年9月開始已經連續5次調整利率,共降息2.25個百分點,基準利率降至3%。中國的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卻已經上升至4.14%。以美元1年Libor利率和中國1年期央行票據利率衡量的中美利差早已倒掛。
中國央行如果繼續加息,一方面可能吸引熱錢進入,對股市形成利好;但另一方面會提高融資成本,利率上升對股市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而加快升值同樣會帶來雙重影響,一方面吸引逐利資金流入A股;另一方面,出口受到影響可能帶來經濟“發動機”減速。這樣的正負面影響難以直接抵消。A股市場面對極為復雜的宏觀政策面。
全球通脹“陷阱”考驗A股市場
來自國際市場的影響,使得A股市場的前途更加撲朔迷離。
股票市場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目前在次貸危機影響下美國頻頻加息,但如果救市政策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經濟還是會陷入衰退,美股下跌引發的全球股市震蕩不可避免。屆時,A股不太可能獨善其身。
即使救市政策見效,最樂觀的預期是美國經濟在下半年或明年重新復蘇。但經濟衰退擔憂一旦消失,全球央行對抑制通脹的注意力就將立即上升。降息的刺激政策將停止,加息仍是全球抑制通脹的不二選擇。加息引發的全球股市震蕩,同樣會傳遞到A股。
因此無論次貸危機如何演變,長期看,全球資本市場和A股并未擺脫經濟增速放緩和加息周期的陰影。
等到全球貨幣政策重新回到反通脹為主的加息軌道上后,中國加息和升值等貨幣政策對熱錢的吸引力也將下降。從資金面上帶來的A股市場利好因素也可能消退。
總的來看,前五年全球經歷了最有利于資本市場發展的“高增長,低通脹”時期。中國A股也分享到了兩年的資本市場盛宴。但這樣的黃金時期不可復制。A股市場必須直面全球通脹大趨勢可能帶來的挑戰,從各方面作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