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技術發展現狀
國外對水聲定位系統的研究起步較早。相對于其他定位系統而言,國內外對長基線定位系統的研究均起步較早:1958?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應用物理實驗室為美國海軍建成了首個長基線水下武器靶場;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華盛頓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再次為原位熱傳導實驗研制了一種便攜式的長基線定位系統,定位精度可達?10?m,可以實現對在水深?6?000?m,面積?150 km2內的水面(水中)目標進行定位跟蹤。1963?年出現了第一套短基線水聲定位系統。超短基線定位系統出現的相對較晚,國外有關超短基線定位系統的報道最早見于?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近?40?年的發展,現在已有多家公司推出了成熟的超短基線定位產品。目前國外從事水聲定位導航技術及相關聲吶設備生產的國際領先國家與機構如表?2。
隨著電子信息及海洋技術等技術的發展,各種水聲定位系統不再局限于軍事上的應用,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民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發達國家的水聲定位設備生產廠商已經開始推出系列化的水聲定位導航貨架產品,由最初的窄帶定位模式的超短基線定位系統、長基線定位開始,根據海洋調查、海洋工程要求的不斷提高,逐步由單定位模式向綜合定位模式融合轉變,由聲學定位轉向聲學定位集成慣性導航定位,信號體制由窄帶轉向寬帶,由少量用戶作業到區域內密集目標作業,由單一定位功能轉向多功能集成,定位精度則由最初的幾十米級向米級轉變。少數幾家公司的產品占據了全球絕大部分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