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策建議
認清氣候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一部分,從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看待、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相關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正在對中國的國家安全產生廣泛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給我國多領域的安全發展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挑戰。目前,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家安全戰略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在現有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機制體制基礎上,更加牢固樹立氣候變化事關中國國家安全的觀念,從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維護總體國家安全的高度來審視氣候變化問題,協同推進不同部門的政策,提高氣候安全的保障水平,實現既能積極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又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轉變能源結構和形成未來競爭優勢。
積極發揮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的領導力,適時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應清醒地認識到,發揮氣候領導力是我國影響全球治理格局的重要契機和突破口。目前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尚未達峰,自身面臨的減排任務十分艱巨。需要重新審視我國?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目標,優先做好國家自主貢獻并形成樣板,爭取盡早達峰,這樣才能發揮真正的全球領導力,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世界和引領世界是我國有效發揮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作用的最佳路徑。同時,建議我國遵循《巴黎協定》成功達成的“自下而上”取向,與主要締約方開展多方面的合作,推動建立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統一戰線,形成多層次平臺和聯盟,探索綠色低碳轉型多元化路徑和模式,并爭取在?2020?年主辦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切實發揮領導作用。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
以應對氣候變化為契機,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理解并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將技術創新政策的制定與氣候變化對策相結合,利用我國自然資源條件,著重發展重大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轉換和利用技術、智能管理技術,鼓勵替代傳統能源和原材料的創新發展路徑,制定低碳標準體系,創新商業模式和融資模式,搶占核心技術制高點,產生未來我國的低碳轉型動力和競爭優勢,增加相關新技術、新產業的就業崗位。
發展綠色“一帶一路”,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合作與轉移
開展對“一帶一路”沿線氣候變化的影響分析,加強氣候變化對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風險評估;優選基礎好、區域代表性強、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的區域,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綠色低碳農業、交通和基礎設施的國際示范區;對綠色能源、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節能減排、低碳建筑、綠色低碳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新技術研發與推廣給予重點支持,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與跨境轉移轉化;建立綠色技術交易平臺,加強綠色先進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轉移轉化;開展綠色“一帶一路”區域間技術務實合作,推進綠色技術投資和綠色技術貿易的發展,促進綠色技術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形成以技術帶動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新局面。
優化資金配置,構建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
經濟、金融、環保、科技等多部門協同,圍繞減緩和適應兩大領域制定相應配套政策;設立適應專項資金或適應基金,支持開展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以及相關救災扶貧活動;設立專門的氣候投融資職能部門,培養氣候投融資專業化人才;建立權威的行業標準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嚴格把關氣候投融資的項目;積極參與和部署國際氣候資金機制規則,主導并完善多邊氣候融資機制;以綠色金融為切入點推進氣候投融資全球合作,推進綠色貿易與綠色投資,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建立氣候融資統一管理職能部門,由統一部門負責氣候融資的項目的審批、審查和管理等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歸口管理。(作者:譚顯春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顧佰和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王毅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