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如何應對辦學壓力最大的2021年
針對以上發現,本研究就“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后,如何進行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提出以下建議。
(一)明確在園幼兒規模變動趨勢,避免盲目配置教育資源
“全面二孩”政策新增的出生人口,3年后將逐漸進入學前教育階段。所以,學前教育面臨的壓力是基礎教育中最緊迫和急切的,必須密切關注未來幾年我國出生人口的變化情況,做好學前教育階段的應對措施。
根據預測顯示,從2019年開始,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開始大幅度增長,到2021年達到頂峰,成為未來我國學前教育辦學壓力最大的一年。2016年~2021年,“全面二孩”政策對學前教育的作用效果明顯,應在2021年到來之前的5年多,理性擴充學前教育資源,提高學前教育容納能力與教育服務能力,保障適齡幼兒入學權利。在這一階段,重點是擴大學前教育辦學規模,增加學前教育就學機會,但不應忽視對學前教育辦學質量的保障。在2021年之后,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引起的適齡幼兒入學高峰逐漸從學前教育轉移到義務教育階段,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量開始減少。也就是說,2021年~2035年間,“全面二孩”政策作用效果開始減弱,所以就不應再繼續盲目擴充學前教育資源,而是在按照2021年教育資源需求進行配置的基礎上,轉而以提高學前教育辦學質量為側重點。在這一階段,由于前一階段的補充,學前教育硬件資源較為充足,可以進一步從提升辦學理念、教師素養等軟件資源入手,推動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向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方向邁進。
(二)整合現有教育資源,分擔“全面二孩”政策產生的壓力
預測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后,的確會在一定時期內對學前教育的承載能力帶來巨大挑戰,但在進行大力擴充學前教育資源之前,需要對我國現有的教育資源配置情況進行理性分析。
其中,從“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背景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面臨著低生育率、少子化等突出的人口問題,這些問題也直接對教育領域產生了影響。分析《1998-2014年教育發展統計公報》可以發現,在“獨生子女”政策背景下,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數在逐年減少,不少義務教育學校面臨著招不到學生的困境。也就是說,由于學前教育是教育領域首先受到“全面二孩”政策影響的學段,在“全面二孩”政策引起學前教育在園幼兒規模擴大、教育資源不足的時候,義務教育卻面臨著學生人數減少、教育資源過剩的問題。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認為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背景下,的確需要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提高學前教育承載能力。但是,為了應對“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內帶來的沖擊,可以從教育全局出發,整合其他學段的現有教育資源,共同分擔“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影響。一方面,參照《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等國家標準對撤并、學生過多外遷或急速擴容等原因產生的過剩辦學場地、校舍和教學設備等教育資源進行改造利用;另一方面,通過舉辦附屬幼兒園等方式,鼓勵其他學段的教育資源投入學前教育,分擔學前教育辦學壓力。
(三)擴大學前教育教師培養規模,確保學前教育師資質量
根據預測,學前師資目前存在巨大缺口,而且教師不足問題相比學前教育園舍不夠和經費不夠等問題更加突出。原因在于,園舍建筑不足或者經費不足等問題出現之后,可以加大投入,在短期內就可以得到補充,但教師的培養和補充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學前教育教師的整個培養過程大約需要3~4年時間(???年,本科4年),而如果從2016年算起,第一屆為了“全面二孩”政策而招收的學前教育師范生最快能在3年以后進入學前教育一線,剛好遇到“全面二孩”政策第一年出生的兒童進入學前教育階段。所以,目前積極擴大學前教育師資培養規模是必要的。
不過,在補充學前教育師資的時候,必須以保證學前教育師資的質量為前提。制定或完善學前教師準入制度,著重對師德師風進行考察;加強學前教師職前和職后培訓,提高學前教師教學和保育質量。
總之,“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會在短期內引起出生人口和學前教育學生數的增加,但由于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慣性作用,未來學前教育學生規模將仍會縮小。所以,對學前教育而言,未來將面臨前期教育資源短缺,在大力投入之后又由于教育資源需求減少引起教育資源相對過剩的矛盾,而且這個矛盾將很難避免,并成為制約和影響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加強對我國出生人口規模和學前教育辦學情況的監測,及時調整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策略。在前期進行學前教育資源擴充時,充分利用現有閑置教育資源,逐步逐年調整和配置所需教育資源。在后期則應抓住學前教育資源充足的發展契機,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辦學質量,走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的發展道路。
(李玲為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政策研究所教授,楊順光、張兵娟、殷新為該所碩士研究生;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自《學前教育研究》,有刪節)
編者:我們希望這里是真正的圓桌會議,盡量接近理性,盡量遠離口水,盡量富于建設性,談論那些從胎教開始就爭論不休的教育問題。為此,我們拉出一張“教育圓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