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地震,催生中國公益元年
災難孕育責任,責任激發行動。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中國扶貧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等57家社會組織發表了抗震救災行動聯合聲明。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等10家影響較大的社會組織,向全國38萬多家社會組織發出抗震救災倡議書。據不完全統計,有300多家社會組織參與到一線救援工作中,催生了如藍天救援隊等多支災害救援民間組織。
災區人民的苦難讓全國同胞感同身受,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從全國各地趕赴災區,出現在緊急救援、醫療救助、傷病陪護、心理援救、兒童教育、物資發放、衛生防疫等一切需要人力的地方。
這一年,是社會力量大規模參與救災的一年。
這一年,也被認為是中國的“公益元年”。
雅安地震,推動社會力量協同
責任激發行動,行動產生聯合。
雅安地震8天內,相繼出現了“4·20基金會救災聯盟”、“成都公益圈”、“4·20中國社會組織災害應對平臺”等多種合作組織。這些組織內部設立工作站,協調各方信息和資源,共同為災區提供服務。
民間組織的合作性更強,這是雅安地震后出現的新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雅安地震第10天,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北京師范大學等聯合發起了基金會救災協調會,致力于促進基金會之間、基金會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及社會各界,在防災、減災、救災、重建中的溝通、交流,搭建合作與協同的災害應對平臺。
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愛德基金會和社會福利基金會也陸續加入進來,基金會救災協調會日漸發展成為一支較成熟的社會救災協調力量。
三年來,基金會救災協調會機制從無到有,從雅安地震救援的小試牛刀,到參與魯甸地震救援、尼泊爾西藏地震救援的協調行動,并且在近期配合民政部救災司、國家減災中心聯合舉行《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培訓班》、《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協作研討會》和《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桌面演練》,這標志著中國民間組織救災的協調行動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