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條條規矩根治“舊賬”頑疾
既然“舊賬”糊涂,那就從全面排查、建章立制開始,根除種種頑疾。完成對各村集體資產資源及合同的全面排查摸底后,嘉祥縣按照“分類分批、先易后難”的原則依法進行處置。對個人強占的,堅決予以收回,追繳欠款租金,并公開招標租賃;對合同格式不規范、租金不合理的,修改完善合同格式條款,根據市場價格適當提高租金;對合同簽訂程序不規范的,原則上依法終止合同,重新公開招標租賃;對荒廢閑置的,做到盤活用好,提高使用效率。
同時,建立村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出讓管理制度,出臺專門管理辦法,全縣統一租賃程序、統一合同文本、統一編號備案。
此外,明確租賃期限一般不超過5年,租金原則上一年一收,最長不超過本屆村“兩委”任期,避免“寅吃卯糧”;價格隨行就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長期保值增值。上述辦法嚴格規定,在承包、租賃、出讓過程中做到全程公開,擬定方案需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和民主確認;收回的資產資源和形成的租金收益一律不得均分到戶,主要用于興辦公益事業或公益支出。
為保證工作長效性,該縣創新完善“村報賬、鄉記賬”制度和村級辦公用品集中采購制度,建立村級財務由農經部門管理、審計部門監督的“監管分離”模式,縣里對村級財務每屆任期直接審計。
“嘉祥智慧黨建云平臺”的建設堪稱又一創新,該平臺24小時在線公開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農村財務收支情況,村民在家通過有線電視即可收看每筆賬和每個收支憑據。
該平臺同時實現對黨員干部的實時管理。通過監測,2016年1月,全縣559名村支書中有238名因未完成一周3天、每天3次的簽到任務被暫停補貼。
嘉祥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東利并不諱言,工作開展中最大的困難仍是“人”。這包括如何與村民有效溝通、如何解決基層干部的畏難情緒,需要“一個村一個村地啃”。
在曹莊村的清理清查工作中,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一致認為租賃價格明顯偏低,損害集體利益,決定依法收回。
此時,之前的3家承包戶的態度卻是“不露面、找不到人”。為徹底做通其工作,村干部們每家差不多跑了十來趟。
最終,通過公開招投標,該村83.5畝的湖里連洼地、21畝村邊零星地、20畝山前地,分別以每年每畝816元、550元、500元的價格公開租賃,每年實現村集體收入8.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