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任務
有共識了——新常態,有方法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么具體怎么操作?
2016年有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首先就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生產了大量東西賣不掉,所謂“供需失衡”。
從生產側來說,生產了這么多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GDP的確上去了,但是沒有消費!前些年,中國用投資刺激經濟,一下刺激了生產,但一哄而上帶來的就是盲目,哪有這么多基建需求?即使投資下去了,怎么回本?所以幾年下來,這幾大行業,虧損面已經達到80%,利薄如紙。截至2015年12月初,幾大行業的生產價格指數(PPI)已連續40多個月呈負增長狀態,這幾大行業對整個工業PPI下降的貢獻占了70%—80%。
這些產能過剩的企業占據著大量人力、資金、土地資源,生產以及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新經濟的發展。所以,你要重新優配資源,肯定得淘汰破產一批企業。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破產”“兼并重組”,就是“市場出清”。
其次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這段描述中,重點是“實體經濟”。前些年的金融危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實體經濟的“壓艙石”作用,很多國家重新提出了實業興國戰略。因為,虛擬經濟不能脫離實體經濟。
中國人講究“虛實相生”,虛擬經濟使實體經濟的資金能流動起來,促進實體經濟有效解決融資難。但如果只是錢生錢,那資本大量向虛擬經濟集中,掌握在少數資本玩家手里,實體經濟得不到資本發展,這就是畸形的經濟結構。美國人玩這個,可以向世界轉嫁風險,中國如果玩這個,損害的只是廣大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畢竟實體經濟是解決百姓就業、穩定收入來源的最有效的途徑。
所以,要簡政放權,要降低企業稅負,更重要的一句:“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
而“去庫存”單單提到了“化解房地產庫存”。這也是從2013、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空缺“房地產”一詞以來,再次提到“房地產”,且表述也更加積極。這個“化解”的背景也是前些年過度投資鋼筋水泥項目遺留下來的問題,GDP上去了,消費跟不上去,其實也是化解過剩產能的問題。辦法?就要跟城鎮化結合起來,基本思路還是怎樣讓外來人口住下來,而不是漂泊無根。所以,要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民工進城落戶,要加大城市房屋租賃市場建設,不光賣,更要租等等。
至于那句“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在今天晚上一些媒體翻譯自新華社英文稿的內容中,被解釋為“取消70年產權限制”,這個可能并不準確。 但可以想見,一些城市針對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如不符合市場規律,或違背城鎮化發展大趨勢,取消是早晚的事。
而第四點的“擴大有效供給”,最要害的還在于“有效”,供給不是說“買買買”,也要講效率,講升級。比如說扶貧,提到了“精準”二字,不能再是撒豆子。提到“創新”,投資也要講究有效性和精準性。提到了“投資于人”,人力資源的投資也算在投資之列,這比光砸錢救場子,要考慮長遠得多。農業要不光要“藏糧于地”,還要“藏糧于技”。這都是“補短板”,也很有意思的提法。
最后一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可能更加沉重,文中提到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這個跟銀行壞賬一起,可能是今后一段時間內,非常棘手的問題。同時,民間找不到合理投資出口的游資,被非法集資蠱惑,這個法外的資本游戲風險太高,不少關涉老百姓的養老錢、血汗錢,一旦騙局破裂,影響的可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成千上萬的普通家庭,這個社會甚至政治風險不得不防。
文/風清揚
(本文為“俠客島”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俠客島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