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周兵)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對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的管理,針對這種意見的提出,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周放生認為,國有企業是從計劃經濟轉變過來的,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辦社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部分企業辦社會的負擔已經剝離了,比如企業辦公檢法,企業辦中小學義務教育。“但是這個改革還沒有完,現在還有三大問題沒有解決?!敝芊派f道,一是企業離退休老同志還歸于企業管,雖然退休金是在社保拿,但他們的管理主體還是原來的企業,包括企業還要給他們一部分補貼,各種事項都要進行管理。二是廠辦大集體,比如鞍鋼,十萬退休職工,十萬廠辦大集體職工。三是部分國有企業的供水供電供氣和物業管理,我們簡稱三供一業仍然存在于企業里面。過去老體制下,生活區和生產區共用一套管道,都沒有辦法收費,沒有辦法收水電氣費。企業無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
周放生認為,離休的老同志,應該剝離出來,并入地方政府的離休老同志管理機構管?!艾F在地方政府的離休老同志管理局,只管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離休老同志,不管企業,這是不公平的。”周放生說道。
對于退休老同志,應該做到屬地化,無論是市屬企業、省屬企業、中央企業,企業在什么地方,就進入哪個地方和社區。目前,國有企業還有單獨機構在管理這個,這并不是市場化,是計劃經濟的遺留問題。在改變這種現狀時,個別地方政府不愿意接,或者個別老同志不愿意去,這都是現實中存在的阻礙。
遇到這種阻礙該怎么辦?應該連企業里面的負責老同志的機構和老同志所有的設施一律一塊移交地方,無償移交地方,這些老同志就會感覺和過去沒有區別,我該在哪兒活動還有地方,還有人管我。比如說社區需要一些車輛支持,企業必要的時候可以把車輛劃給他們。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物質條件應該盡可能的有一個過渡,或者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讓現在老同志的既得利益不受損害,逐漸的過渡。但是管理體制要發生變化,要不然這個企業一共一萬人,管著十萬個退休職工,怎么管啊?這里面的矛盾就非常之多。
“所以,這個改革非常必要性,對地方政府來說,有點像下水道,人們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是政府的良心,管不管離退休老同志也是政府的良心工程?!敝芊派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