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王虔)日前,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文件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0%左右。能源問題關系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使用既是趨勢所向,也面臨挑戰重重。7月2日,由國際非營利機構“氣候組織”發起的“中國RE100項目”正式啟動,鼓勵并支持有影響力的企業向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轉型。在啟動會上,來自學界和業界的代表暢談己見。
由國際非營利機構“氣候組織”發起的“中國RE100項目”正式啟動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記者魏博 攝
現實:挑戰嚴峻 仍有契機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指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提到的2030年各項目標中,非化石能源使用的指標是最具意義的。然而現實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
“我們有了長遠發展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總量里很小,只有20%,但是,從發電量來說,是極其龐大的數字。”李俊峰梳理了我國在21世紀不同時期對于標準煤的需求,指出現實的消耗量遠遠大于當初的預估量。未來對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有著巨大的需求,而對于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這樣的需求是巨大的考驗。李俊峰認為,完成這樣的需求,需要大量投資,但是,更需要大量的應用。他希望號召企業、大用戶更多地應用可再生能源;公用事業、公共設施也要更多地應用可再生能源,大家都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能源基金會主任蘆紅表示,中國的電力行業長期以來一直處于相對高度壟斷的局面,電力也被視為一種無差異性的產品,用戶沒有選擇的必要,也沒有選擇的可能性。而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尤其是新一輪電改方案,為電力用戶更多的參與到分布式發電的建設、可再生能源消費中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
實踐:行動創造價值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穆榮平認為,RE100項目倡導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一個偉大的理想。要實現這個理想,意味著整個產業技術體系的重大變革、整個能源體系的重大變革和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他希望有影響的企業能夠馬上行動起來,率先垂范,“這對于推動整個能源領域的更大變革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們的能源消耗太大、效率太低。”億利集團CEO劉國忱建議,首先全社會要盡可能實現節能,這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費的基礎,企業節能就是很大貢獻。在自身能源生產方面,可以尋求途徑把每一個可以利用的能源利用起來。“如果每一個企業都能自平衡的話,這就很了不起。”他認為,企業發展可再生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有三大障礙要突破:第一,自己心里想不想做?第二,用什么方式把外部性成本化為內部成本?他建議提高使用傳統化石能源企業的成本,同時,把可再生能源價格降下來,達到同電同價。“如果可再生能源電價很高,傳統的能源電價很便宜,再一廂情愿去努力,恐怕企業從成本核算角度來看也不會積極的使用新能源”。第三,如何在技術路徑上做到技術突破?劉國忱認為,如果這三大障礙得以突破,我國承諾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20%是非常有希望的。
“未來新能源的利用不僅僅能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新能源企業更好的發展。”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侯玉菡提出,能源利用形式上的技術突破是未來發展的關鍵環節。同時,全社會應該呼吁更多的利用新能源,“單純靠新能源行業里的人自覺利用新能源,并不能帶動整個社會新能源的利用,非常希望各個機構、社會組織包括行業組織能更多地站在多角度推動社會對于新能源的利用。”
前行: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
“為了藍天、為了環境質量,我們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幅度發展可再生能源才能解決我們自己的環境問題。”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認為,每個人應該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可再生能源進入快速發展軌道,當然,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 能源基金會主任蘆紅指出,“在這樣一種新的形勢下,要求我們全社會各方面力量都要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中來。”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負責人吳昌華表示,RE100項目希望通過號召企業使用可再生能源,助力全球清潔能源轉型。“今天,全社會都希望有一個可持續的、更加綠色、更加低碳、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行列,未來就真正彰顯出可持續發展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