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吳敬璉:如何確立我們所期望的新常態

發布時間: 2015-01-16 13:58:45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王振紅 毛洪濤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吳敬璉 新常態 改革 經濟 市場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 實習生 毛洪濤)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2015正和島新年論壇(昆明)”上,從“如何確立我們所期望的新常態”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資料圖

舊常態難以為繼

吳敬璉說,舊常態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曾經長時期保持著的一種可以概括為高投資、高增長的經濟發展態勢。也就是說,在海量資源投入支撐之下實現的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長。到了本世紀的初期,舊常態開始出現頹相。2010年第三季度以后,經濟增長速度就開始明顯減緩,特別是最近三年,增長速度已經從10%下降到7%-8%的水平。

關于經濟增長率下降的原因,吳敬璉認為,這在于支持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量發生了變化。

吳敬璉將舊常態下驅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總結為三個,一是勞動力的投入,二是資本的投入,三是生產率的提高。舊常態時期,在勞動力投入方面,中國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拿到巨大的人口紅利;在資本投入方面,中國動員了海量新資源,比如說土地、政府主導的經營投資,進入到經濟活動中,相當大程度上支撐了經濟高速增長;在生產率方面,改革開放使得城鄉打通,同時還引進了大量國外生產設備和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

吳敬璉指出,在本世紀初期,這些經濟增長的動力發生了變化,舊常態就無法繼續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006年蔡昉教授提出,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即將出現,人口紅利正在縮減甚至消失,勞動力優勢將不復存在。吳敬璉說,多年來的海量投資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國的資產負債表中的債務積累,使得負債率杠桿變得很高,容易發生某些環節資金鏈的中斷,引發系統性危機。資本方面的優勢已經大大削弱。吳敬璉指出,改革開放后效率提高的過程進入后期,中國的一般科技水平逐步和發達國家接近,簡單學習外國技術、引進外國裝備從而提高生產率的辦法已經行不通,大量提高技術水平的空間極大縮小。生產率快速提高已經難以為繼。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