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反腐倡廉:歷史是最好老師

發布時間: 2015-01-09 17:17:01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陳鋒  |  責任編輯: 王振紅
關鍵詞: 陳鋒 反腐倡廉 歷史 制度 教化 傳統 反腐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王岐山同志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厚的治國理政、管權治吏思想,有豐富的禮法相依、崇德重禮、正心修身的歷史智慧。反腐倡廉建設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基礎工程,與歷朝歷代肅貪興廉具有本質區別,但是也能夠從歷史中汲取許多經驗教訓和啟示。

一、歷史是一面鏡子

歷史籍典“記事載言,勸善懲惡”,是鮮活的價值趨向教育。回首和反思歷史,“不出戶庭,而窮覽千載。見賢而思齊,見不肖而內自省”(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歷史對過往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是非判斷,具有生動的現實警示作用。“二十五史”中《循吏傳》、《酷吏傳》、《佞幸傳》《奸臣傳》、《忠義傳》、《列女傳》、《孝義傳》等分類立傳,涇渭分明,體現了當時的價值尺度,對活著的人們是很好的規誡。

歷史就是“龜鑒”。《詩經》說,夏亡殷鑒。孔子編《春秋》、司馬光編《資治通鑒》、蘇天爵撰《治世龜鑒》,都是匯集歷史的經驗教訓,反復強化著廉潔執政規范。面對歷史,凡是有歷史意識的人,都不會茍且自己的行為,而會更加自省自警、擇善而從。屈原恐“修名之不立”,在遁世求榮與守道自終之間,毅然選擇了為國殉志;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樣認為歷史聲譽重于茍活。而只有那些喪失了歷史意識的人、漠視歷史存在的人,才難以正確把握自己的行為,最終在利益的誘惑下,在私利欲望的躁動下腐敗墮落,成為歷史反面教員。誠如是,黨員干部經常讀一讀歷史,面對歷史這面鏡子照一照,能夠心存敬畏、慎獨慎微,講規矩、守戒律,不斷洗心革面、日日常新,拒腐蝕永不沾。

二、要有選好人、管好權的制度

通過優良制度選拔任用合格官員,是政治清明的關鍵。在中國古代,世卿世祿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維護貴族世襲特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力傳》),政治腐敗,社會黑暗。相對而言,科舉制度遏制了選官任官特權,對古代社會的廉政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最初,科舉取士就是要從民間選拔人才,沖擊腐朽的門閥政治。相對于世襲、舉薦等制度,科舉取士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選官渠道。廣而大之,就形成了一條文化精英政治道路。科舉擇官,既得重用,又受尊重,“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文獻通考?選舉五?舉士》),社會上竟有焚香禮進士現象。那些依靠個人奮斗出類拔萃的士子們,滿腔家國情懷,致力修齊治平,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故入仕者不復以身家為慮,各自勉其治行”,“名臣輩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猶多慷慨報國。”(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六?宋制祿之厚》)

在古代中國,保障廉政的還有行政監察制度。它發乎秦漢,迄至明清。監察官在官制中相對獨立,“內承本朝風化,外佐丞相統理天下”(《漢書?薛宣傳》),依法遵令行使建言政事、糾彈官吏、監督司法、巡查政務、審計財務、考核人事等多項職權。尤其是那些被派往地方“代天子巡狩”的御史,可以參與審核大案或疑案、受理申訴和控告、巡視刑獄,可謂“天子之法官”。各級監察官員有充分的權力,有效地遏制了特權者的恣意行為,預防和懲治了權貴官僚的貪婪恣肆,牽制和削弱了地方勢力的坐大與分裂,為保障政權健康運行和穩定鞏固,促進社會進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孫中山先生就曾充分肯定中國古代監察制度是一種很好的制度,“不獨行之官吏,即君上有過,犯顏諫諍,亦不容絲毫假借”,是“自由與政府中間一種最良善的調和方法”(《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1頁)。

但是,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還是受制于專制皇權,無法達到對最高權力的約束和制衡,不可能造就權力分立的政治體制,終也不能打出政治清明的永遠保票。清朝康雍乾空前盛世豢養出大貪官和珅,僅此一例足以說明君主專制制度在預防和懲治腐敗方面的功能極不完備。

在秦之前,世卿世祿制度將社會政治權益集中于少數世襲貴族集團,極易滋生腐敗。春秋戰國興起官僚政治制度,建構出皇帝、官僚和民眾三個政治層級。治理國家的官僚們,“所盡的責任,減至最小限度。所得的利益,擴充至最大限度。……所以怠惰和貪污,乃是官僚階級的本性”。(《呂思勉講中國政治》,九州版社,2008年版,第211頁)又因為民眾始終沒有民主權力,國家政治命運便寄托在皇帝一人身上,這就形成了“一人為剛,萬夫為柔”(《龔自珍全集》,上海古籍版社1999年版,第一輯《古史鉤沉論一》,第20頁)的政治格局。那些開國君主往往還有稱霸天下、匡濟國民的氣概和能力,其子孫們卻逐漸文弱,逐漸愚鈍,僅僅依靠“禮義廉恥之士”治理天下。而“禮義廉恥之士”有時能征得,有時就未必征得。另一方面,那些力強、志武、敏慧之君,以其強烈的權力意志號令天下,未嘗不與“禮義廉恥之士”針鋒相對,于是就不惜犧牲他們的“禮義廉恥”,貫徹自己的意志,暢快自己的意愿,把好事情辦壞了和把壞事情辦成了成為常態。因此,封建君主制度會自然產生或忠良賢士難求、或忠奸善惡不辨的局面,會自然產生出篡權弄權之輩,結果不是這些腐敗分子身敗名裂,就是江山易姓破碎。(《龔自珍全集》,上海古籍版社1999年版,第一輯《古史鉤沉論一》,第20頁)這說明,廉政建設必須要革除專制制度。晚清之后,中國廉政建設和先進的中國人奮斗的政治方向,朝向了民主與科學,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