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吳建華到法國去參加一個面料展會。在展會上,他看到一款面料十分眼熟。于是便上前和對方打聽:
吳建華:當時我就問他,我說你這個面料是不是(從韓國進口的),然后那個老外很奇怪地朝我看,我就心里有譜了。完全我連摸都沒摸,我就看了一看,我連摸都沒摸。他說你怎么會知道的,然后我也不吭聲,我問他,我說你這個東西賣多少錢現在。然后他跟我講的50個歐元。
50歐元!這個價格讓吳建華瞠目結舌。這款面料正是他生產并且出口到韓國的。他出口到韓國,一米的價錢才50元人民幣!自己費工費時,一米也就賺1、2元錢。人家一轉手,光賣價就是他的10倍!
吳建華:心里面感覺很不舒服的感覺,真的感覺到,真的,我們真的太難受了。這個東西做了那么多辛苦的工作,最后賣出去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是拿了他們十分之一的價格,他們在賣這么高的價格。然后他后來就跟我聊了,他說這樣的,他說我們有品牌,我們有Brand。
英文叫Brand,中文叫品牌。這兩個字讓吳建華頓時清醒了。自己做絲綢加工廠這么多年,都是幫別人做嫁衣,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終端產品,更多的利潤只能讓別人賺走。
吳江的面料企業生產的大都是這種未經染色,未經印花的胚布,利潤空間不大。當時面臨這個問題的不僅是吳建華一家。
絲綢協會:隨著整個這個產業的提升,按理應該是逐步向最終產品過渡,但是吳江絲綢大量的時間停留在絲綢制造,就是生產面料。
同行:低水平的重復發展,就是說這個產品明明很多了,那么只能打價格戰,就是打到你現在沒有利潤,甚至虧損。
吳建華想創立自己的品牌,還想做出自己的特色產品。2011年,就在吳建華無從下手的時候,他在蘇州日報的一個角落上,發現了一種世上已經極其少有的,必須要從反面織,才能織出來的布——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