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會長盧欣石:作為一個企業是不是有這樣的技術力量,和這樣的成本去做這樣不落好的事情,因為你可以直接從其它地方,從國外引進種子來做。
內蒙古農業大學退休教師梁占明:正規的院校,研究機構,多少人都在從事這個工作,一直都沒有做出多大的成果來。
可王召明鐵了心要試一試,自己看好的事情,誰說也沒用。沒想到,正是用草原上這些沒人看得上的野草,王召明上演了一把“點草成金”的好戲。
2003年,在大家的質疑聲中,王召明開始從野外引種抗寒抗旱的植物,然后進行選育。
這是草原上一種很常見的植物沙冬青,沙冬青的根系非常發達,可在年降雨量100毫米左右的地方存活,是一種超級抗旱抗寒的植物。可這種看似很好活的植物,還是把王召明難住了。
王召明:興沖沖的取回來沙冬青了,一栽也很容易就活了,長得還很好。但是長起來以后,長這么高以后,10厘米的時候,再去移,卻移不了了。
沙冬青很好培育,可是,當王召明想把培育出來的沙冬青移栽到綠化地里的時候,原本耐旱耐寒的沙冬青總是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王召明開始反思移植沙冬青過程中的每個細節,找出了沙冬青死亡的真相。
現場:你現在看到是它的莖,它下面的細根,這是真正的根了,你現在看到粗的是它的莖,底下是細根。下面還有多少?下面應該還有一米多,這種直的,剩下好多都是毛根了,能把它拔出來嗎?一拔就全拽斷了,已經多長了,多長,還很深。到這,現在有多少厘米了,現在有七八十厘米了,下面還剩多少厘米,下面還很深,應該還有八九十厘米。拔斷了。
沙冬青一旦種下以后,再移植就很難了,一不小心就會把主根鏟斷。
找到問題以后,王召明就把沙冬青種在這樣的營養杯,營養杯的正下方沒有孔,這樣沙冬青的根就不會往底部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