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樂施米義賣(資料圖) |
及時反饋與公眾零距離
不透明的財務制度、不及時公開信息一直是中國慈善組織的頑疾,沒有完善的信息公開就無法得到公眾的充分信任,吸引公眾捐贈更無從談起。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數據顯示,浙江、上海、北京等10大登記機關所管理的基金會是公益行業的主力,它們的基金會數量占全國的54%,資產占全國的83%, 每年的捐贈收入和公益支出額占全國的80%以上。據《新京報》報道,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陶澤透露,這些基金會中83%沒有公開信息,公眾無法知道這些善款用在了哪里,這是非常令人不安的狀況。
“樂施會每年運作1000多個項目,要想一一展示給公眾很困難。而且扶貧工作要想見效需要漫長的過程,必須用毅力長期投入。因此與捐款人及時溝通非常重要,” 蕭美娟說。
據蕭美娟介紹,樂施會每4個月做一次工作匯報,通過電子郵件、newsletter等形式將最新消息及時反饋給捐款人。如果是雅安地震等重大突發災難性事件的救援,樂施會會第一時間開展工作,最初每天匯報,之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直到項目完成提交整體匯報,這些消息都可以從網站上及時獲得。
此外,樂施會還定期邀請捐款人代表赴云南、菲律賓等現場考察,讓捐款人親眼見證扶貧項目進展后與廣大捐款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每年還會組織活動,邀請項目同事跟捐款人直接會面溝通項目細節。
當被問及樂施會從事扶貧工作的經驗,蕭美娟認為最重要的經驗是一定要以社區為本,跟貧窮人、地方伙伴一起合作,單純靠樂施會的力量遠遠不夠。圍繞貧窮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修橋補路、發展可持續的生計的同時,還要做好水、土地等資源的管理;還需要注意生態扶貧,預防泥石流等生態災害。
(實習生郭奉儀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