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山東遭受臺風暴雨災害,中華保險第一時間支付賠款3.45億元。
圖為中華保險山東分公司農險服務人員在現場查勘棉花受損情況。
北京“7.21”暴雨發生后,中華保險北京分公司支付北京市第一筆政策性農業保險賠款。
二十八載風雨兼程在創新中做好“三農”守護者
——中華保險服務“三農”保險事業側記
中國網6月11日訊在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歷史上,有一家起家于農險并且一直以來以農險發展為特色的公司顯得格外惹人關注,她就是中華保險。
中華保險誕生于兵團,其前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公司成立于1986年7月15日,是我國第一家規模化專業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是國家財政部、農業部最早開展農險試點的單位之一。時至今日,中華保險已經在農業保險領域默默耕耘和服務了28年,成為我國規模化經營農險時間最長的保險公司。今年1月15日,中華保險憑借在農險經營服務方面的突出表現獲評“2013年度最具競爭力保險公司”獎項。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提供風險保障超5000億
今年4月23日,受寒潮、冷空氣影響,新疆13個地州市不同程度遭受雨雪、大風、沙塵和降溫等極端天氣,這是近幾年來同期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據統計,這次災害造成新疆自治區及兵團49.6萬人受災,造成公司承保的238萬畝農作物不同程度受損,受災農戶54000余戶次,預計災害損失超3億元。災害發生后,中華保險總分兩級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建立綠色理賠通道,為搶抓農時,體現理賠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公司第一時間向受災師團預付5000萬元賠款資金,用于購買種子、地膜、化肥、滴灌帶等物資,幫助團場職工迅速恢復農業生產。
以上案例僅僅是中華保險經營農險28年來針對農業大災快速理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縮影。中華保險從1986年成立起就在兵團范圍內大面積開展農業保險,1986年至2006年20年間,中華保險在新疆累計承保兵團各類農作物17375萬畝,牲畜1228萬頭,累計支付賠款近18億元,為兵團農牧業生產乃至屯墾戍邊做出了積極貢獻。
公司走向全國后,謹記歷史責任,主動發揮國有企業主渠道作用,積極服務“三農”,主動投入到國家支農、惠農、強農等民生工程當中。2004年,中華保險開行業之先河,在江蘇淮安開始破冰試點農業保險,形成并完善了以聯辦共保為特點的“淮安模式”,為探索新時期全國農業保險的發展,特別是規模化開展農業保險,作出了有益嘗試。2007年,中華保險抱著高度的責任感,積極配合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勇擔重任,主動承辦了新疆、內蒙、湖南等六省份的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成為全國首批經營財政補貼型農業保險的公司之一。20多年來,中華保險在全國堅持開辦農業保險,業務覆蓋面不斷擴大,為國家建立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健全農業風險補償機制,乃至保護糧食安全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積極的努力。據了解,2007至2013年,中華保險累計為1.27億農戶次提供了5406.08億元的農業風險保險保障服務。2007-2013年中華保險每年承擔的農業保險風險保障從173.75億元擴大到2096.89億元,服務農戶從818.01萬戶次發展到3297.89萬戶次,服務區域從以新疆為主的幾個糧食主產區發展到覆蓋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1016個縣(團場)、6千余鄉鎮、7萬多個村,承保面積從3478萬畝發展到4.054億畝次,服務范圍從主要糧、棉、能繁母豬、奶牛等10余個品種發展到基本涵蓋農、林、牧、副、漁各個方面的86個品種,年受益農戶從119萬戶次擴大到517萬戶次;小麥、棉花、玉米、水稻等主要險種的保險責任逐步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近幾年來,中華保險每年在新疆為12個農業師,142個團場的農牧業生產提供全覆蓋風險保障;在湖南,每年為近三千萬畝水稻、油菜等農作物、以及全省八千余萬畝公益林,提供四百余億元的風險保障;在內蒙,每年為三千余萬畝農牧區農作物以及七千余萬畝森林,提供三百余億元的風險保障;在北京,每年為首都“菜籃子工程”提供20 險種近20億元風險保障;在甘肅,獨家為甘肅全省六百余萬畝馬鈴薯提供了二十余億元風險保障;在四川,為國寶大熊貓提供了國內獨一無二的熊貓保險;在河南、河北、遼寧等地,在農業生產風險分散和轉移中,中華保險都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