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曾被走私出境、在美國險遭拍賣的6件漢裸俑回到國內。美國“禁令”如出臺,有望遏制中國愈演愈烈的文物偷盜、走私之風。
3月中旬,正值北京各大拍賣公司忙著準備春拍,一名美國國務院女官員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協助下,來到北京。
表面來看,這不是一次正式的考察訪問,因為來者只有一人,而且她的行程均是“微服私訪”。國家文物局雖派員陪同,但行程所及北京多個文物市場,既未向市場提前打招呼,參觀時也未表露身份。
但該名女官員此行的結果將對中國文物出口產生重大影響。據接待的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員表示,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頒布一項限制進口部分中國文物的禁令。該名女官員即是美國專門派出的調查員。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說法,要求美國出臺這項禁令,是為遏制中國愈演愈烈的文物偷盜、走私之風。目前禁令出臺尚無明確的時間表,但在中美兩國的文物及收藏界,圍繞禁令的爭論一直在持續。
美國女官員中國行
去年5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美國考察訪問時,向美方提出,要求美國嚴格限制所有的超過100年的中國古董流入美國。也就是說,民國之前的文物均在限制之列。
而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實行的一直是乾隆60年(1795年)以前的文物限制出境。中國政府的這一要求,不僅將限制出口美國文物的年限擴大了一百多年,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將第一次承擔起阻止中國文物流失的責任。
該要求的依據是美國在1983年曾經通過的一項文物進口法案。該法案同意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向努力保護自身遺產的國家提供幫助,限制相關文物進口以切斷美國市場對該國文物的需求。
1989年,中國也加入該公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京辦事處的裴女士告訴記者,該公約的目的是為加強各國在國際范圍上的合作,以打擊文物盜竊走私,有效保護文化遺產。類似于中美之間的這種雙邊協議,可以在聯合國公約框架內進行,起到補充和具體化的作用。
“我們不是第一個向美國提出這種要求的”。當時參與中美談判的國家文物局官員說,此前已經有柬埔寨、馬里、意大利、哥倫比亞等11個國家在美國成功申請到了進口禁令。
該官員介紹,單霽翔回國后,國家文物局即整理出了一份詳細的法律文件送交美方,詳細介紹了中國文物監管的情況和中國文物非法出境的流失情況。但是為了確??陀^,美國政府此次專門派出調查員來了解中國文物監管和外流情況,這也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就保護他國的文物派出調查員。
這名女調查員在中國的行程包括北京文物市場、天津海港等地。負責接待的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她考察的目的有四:察看中國是否存在文物非法出境的現象;中國政府有沒有實施具體的管理措施防止文物非法外流;如果截斷中美之間的相關文物通道,會不會影響到美國人民欣賞中國古老文化;假如中美簽署協議,中方是否還會與其他國家簽署類似協議。
“從中國文物現狀和此次考察情況的結果來看,這四條標準中國肯定是達到了?!鄙鲜龉賳T表示,這四條標準正是美國能否采納這份協議的主要杠桿。
4月25日,美國國務院文化財產辦公室對本報復函表示,中國的請求必須先由總統顧問委員會審閱,該委員會將按照標準進行核查。
最后將由美國國務院做出決定。但對于何時會有最后結果,復函中稱,“由于這一過程正在進行,所以現在還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流失文物近半入美
“如果達成協議,這將是國家文物局第一次向他國就保護我國文物提出的雙邊協議。”參與中美談判的國家文物局官員說。
有文物界人士認為,之所以首先選擇美國提出保護要求,是因為美國是中國走私文物的最大銷售地。在公開的數字中,美國對中國文物的國際拍賣只占4%的份額,但國內很多古董商人稱,中國文物最終流向美國的比例遠高于此。《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估計,從中國流出的近半數古董文物最終都落到美國的收藏家手中。
美國美中收藏家協會會長周德昭承認,有的收藏家擁有的古董中確有一些是買自走私者之手。該協會的會員基本上是華裔或華人,一直注重收藏中國文物。國外拍賣市場很多精品都出自他們之手。但是,這些有著中國血統的收藏家卻很少把手中的寶貝交給中國國內的拍賣公司,其原因就是他們擔心,這些文物在入境時被中國海關扣留?!安豢鋸埖刂v,100件流向美國的中國文物,99件都屬于非法渠道出去的?!眹椅奈锞值囊晃回撠熑苏f。
這位負責人稱,在紐約、倫敦、香港、布魯塞爾等全球四大藝術品市場的四個集散地中,紐約是世界文物的最高端市場。美國收藏家開出的高價刺激了違法分子“瘋狂”盜掘考古遺址、走私各類文物,包括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和陶俑。
國家文物局在向美國提交的上述法律文件中表達了同樣觀點。“如果美國政府采納,等于是切斷了一個重要的終端市場,盜掘出土的中國文物缺少國際市場而留在國內,而在國內,所有出土文物都屬國家所有,不允許私人交易和收藏的。沒有了利益驅使,自然會減少猖獗的文物盜掘走私現象。”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得勤如此解釋申請此項“禁令”的目的。
“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這就好比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管一樣,總是讓人有些沮喪”。張得勤說,中國文物流失的源頭是在國內,治本之策是切斷國內的文物盜掘、走私渠道,但目前“治本”尚看不到希望。申請“禁令”實際上是求助于國外的監管,多少也是無奈之舉。
根據文物界人士的介紹,如果將中國文物非法流失的路徑分為幾個段落,盜掘應該是出發地,是源頭。中國海關是第二個環節,香港是中轉站(部分文物不經過香港),歐美國家是最后的目的地。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環節在監管上均有難度。
雖然近十多年來,中國打擊文物盜掘的力度一直在加大,但在外界看來,打擊時松時緊,經常反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去年一年,我國共發生36起館藏文物、寺廟文物以及田野石刻被盜案件,共丟失各級文物223件。案件發生率比前年上漲了近8成。
而海關能查獲的文物也只是外流文物中的很少一部分。根據公開的數字,2002年全國海關文物走私案是260多起,收繳禁止出口的文物8000多件。這些僅僅是從所有出口貨物的5%中抽查到的。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會主任張永年說,文物走私是自古有之的,連文化大革命時期,這條通道都是暢通的。
國際上幾十年建立起來的文物走私通道,要完全斬斷簡直難于上青天。減少文物外流的另一渠道是從海外追索,這一“亡羊補牢”的方式在現實操作中也有很大難度。
目前追索海外文物的最成功案例是王處直墓彩色武士石雕的回歸。石雕1994年被盜,2000年,國家文物局得知石雕出現在紐約將要舉行的拍賣會上,向美國緊急提出停止拍賣、返還文物。而后歷經一年,這塊石雕方得以回國。
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坦言,且不論追索文物耗時耗力的巨大成本,目前我國能夠追索的文物也只是實際流失的文物中的一小部分。
根據國際公約,走私出境的文物返還所在國家,前提是該國必須提供充分的合法擁有證明,但由于我國的文物檔案并不完備,很多文物無法索回。
“從目前來看,如果能通過‘禁令’來管住終端市場,從而切斷一條流失的通道,對中國文物來說,也是好事”,張得勤說。
但該協議對打擊文物盜掘和走私能產生多大的實際效果,文物界并不樂觀。“很難期望一紙協議會對現狀產生多大的影響,畢竟這么多年建立的走私渠道太暢通了”。張永年說?!斑@樣的一份外交協議,需要很強的法律步驟,對于普遍存在的文物盜掘和走私,也許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但是一旦發生國寶級文物等重大糾紛,雙方就可以依照此協議做出決定。”國家文物局一名官員說。
不同群體不同期待
4月13日,蘇富比拍賣公司在北京預展,吸引了馬未都等中國幾名頂尖級的收藏大家。馬未都告訴記者,有些古董在國內的拍賣場中幾乎是見不到的。
“蘇富比收的東西當然好了,他們在境外收,在境外拍,我國的文物法管不到他們。很多東西,他們能收到,我們國內的拍賣行就收不到。”榮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說。
但一旦進口“禁令”的協議達成,這一局面也許將有所改觀。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紐約總部的蘇富比拍賣公司此前已經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了一份反對報告,表示此協議中涉及的內容過于寬泛,足以影響他們的中國藝術品生意。
報道稱,美國考古學家、文物保護主義者和古董交易商、博物館就此協議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前者贊成通過進口“禁令”以消除對文物考古現場的破壞,后者則擔心會對自己的收藏和買賣產生影響。
“要說對拍賣行的影響,主要就是像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級拍賣行,中國國內的拍賣行應該不會有影響?!?/p>
劉尚勇說。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美國有藝術品經銷商認為,該項禁令將外國拍賣行和經銷商排除在文物交易市場之外,使中國拍賣行和商人可以避開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對他們是有利的。
“我當時的感覺是內心一陣竊喜”,北京的收藏家任雅武在聽到這個消息后說。“如果美國政府同意中國的提議,那好的東西出土后流不出去,只能在國內消化,價格勢必會下降,這對國內的收藏家來說,肯定是好事。”任雅武說。
或堵或疏?
圍繞“禁令”的爭議并不僅限于此。美國一些古董經銷商和收藏家提出,國際間的文物貿易是有利于研究和保護中國文物的。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美國文物經銷商曾就此協議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一份報告,報告里表示,他們的貿易活動實際上有助于文物保護。弗吉尼亞的一位經銷商認為,中國有很多因為基礎建設導致文物被破壞的現象。比如三峽工程,他的客戶如果不購買這些墓葬品,它們很有可能被損毀。
這種觀點在國內的一些古董經銷商和收藏家中也有贊同者。馬未都認為,美國收藏家愿意出高價收中國文物,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他們對中國藝術品和中國文化的尊重。
馬未都說,金錢是現代人對古代藝術品表示尊重的惟一表現。國度不同,但金錢所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本國的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能有高價。文物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外人買走,是好事。相反,如果限制外流,國人可能會看不到本國文物的價值,因此造成對文物的不尊重或破壞。
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也在幾次不同的場合中向記者抱怨國內的文物政策過于嚴格,“總是在強調堵。”
劉尚勇表示,要想從根本上打擊文物盜掘和走私,就要鼓勵更多人喜歡這些藝術品、去收藏、去研究,去自愿捐獻國家。單純的管、卡、壓只會觸發更多的暗流滋生。他提出了兩條解決思路:通過贖買、鼓勵交流等疏導措施使文物的交流正?;瑫r確認私人交流的合法地位。
但在文物保護人士和部分學者中間,這一觀點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反對。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說,自己最反對把文物視作商品的做法,這并非是在保護文物。他說,文物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連。文物流失造成的斷代也等于是一個國家歷史的斷代。
“文化遺產不是搖錢樹,應強調的是保護而不是開發?!敝x辰生說。據謝辰生講,文物保護和開發的爭論,從改革開放至今幾乎不曾間斷。2002年,在新文物法制訂中,各界人士就曾經為文物可否上市交易爭得面紅耳赤。最后,法律允許私人家傳的一些文物上市交易。
“現實已經證明,同意一定范圍內的交流是一種進步?!睋尵攘魇ШM馕奈锘饡魅螐堄滥暾f,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但是保護文物,還是應該在原地保存,這樣才有生命力?!?/p>
“百度”一下“文物走私”,相關網頁達169000篇,中國政府正在要求美國頒布一項限制進口部分中國文物的禁令,以遏制中國愈演愈烈的文物偷盜、走私之風。(記者 秦文)
《新京報》2005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