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2013年6年間,各地先后建成的3622家污水處理廠,對違規的監管記錄達到了驚人的4961條,平均每家污水處理廠就約有1.4條,印染污水排放量大的江蘇、浙江問題更為集中……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綠色江南、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朝露環保、環友科技等5家民間環保組織日前在京發布第Ⅳ期紡織業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印染廢水集中處理機制存在顯著缺陷,建議多方合力完善集中處理責任制,守住污水處理的底線。
集中治理導致集中污染?
通過對監管數據、在線監測數據的分析,以及在浙江、江蘇部分地區的實地調研,《報告》指出當前的印染廢水集中處理中仍存在顯著缺陷。在相關地區的水環境本已面臨很大污染壓力的情況下,杭州蕭山臨江污水處理廠、凱發新泉水務(常熟)有限公司、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承擔印染污水集中處理的污水處理廠,在近年來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超標排放問題。
集中處理是指城市或工業園區通過市政排水管網,將區域內污染源(包括工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產生的廢水進行收集并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處理的模式。這種模式既節省環保投資,提高處理效率,又可采用先進工藝,進行現代化管理,因此有顯著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有利于城市規劃和產業整合。
但是,如果對集中處理方式監管不力,會出現集中污染。民間環保組織的調研結果顯示,大批工業污水處理廠的排放不能達到標準,變成了集中污染源。
2013年12月4日,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綠色江南等7家民間環保組織聯合發布的綠色選擇紡織Ⅲ期報告曾記錄了蕭山臨江污水處理廠存在的超標排放情況,現場調研的發現更加觸目驚心:排污口水聲隆隆、水體黑紅,靠近后熱氣襲面、污水氣味刺鼻,排放量非常“壯觀”,泡沫伴隨污水流出數公里之遠,污水顏色與錢塘江江水形成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時至今日,蕭山臨江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根據浙江省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平臺公布的數據,臨江污水處理廠在2014年1月1日~11月20日間,COD時均值累計超標58次,氨氮超標873次。
部分上市公司和國際企業的污水處理廠也同樣問題頻發。污染地圖“綠色證券”數據庫顯示,凱發新泉這一被譽為亞洲一流的水處理企業,其下屬關聯方竟存在多達33條的環境違規記錄。
在存在超標排放記錄的污水處理廠中,相當一批都接納工業廢水,部分污水處理廠甚至以接納工業廢水為主。工業廢水通常具有污染物濃度高、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等特點,而不少地區把處理廠當“泔水桶”,各種類型的污水不加選擇地全部接納,從而導致“消化不良”,污水處理效率大大降低,最終出現廢水排放超標的情況。
預處理責任難以厘清?
為應對紡織印染行業對部分地區帶來的水污染壓力,2013年以來,國家大幅加嚴了印染廢水排放標準。新標準的出臺旨在解決紡織印染行業產能過于集中、局部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的問題,通過加嚴標準,遏制集中處理造成的集中污染,同時達到國家對紡織業大幅度節能減排的要求。
然而,新標準實施近兩年,依然有大批印染企業不能達到間接排放標準。對印染行業來說,直接的挑戰在于資金投入、土地空間和改造時間的不足。
而更大的爭論在于,廢水納管排入集中處理設施的印染企業,是否應該為其間接排放承擔責任。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印染企業納管排放帶來的污染責任應該全部由接收廢水的污水集中處理廠承擔,呼吁放寬間接排放標準。現實情況是,若沒有納管企業的配合,集中污水處理廠很難保證對污染物進行充分處理。處理廠的規模和處理類型有限,不可能無限制地處理不同類別和流量的污染物。
環境保護部在11月5日發布了《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287-2012)修改單(征求意見稿),將專門服務于紡織染整廢水處理設施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化學需氧量間接排放標準確定為50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間接排放標準確定為150mg/L。
回應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反復要求,在紹興柯橋、湖州長興等印染產業密集地區,開始建設印染廢水集中預處理設施,意在以更寬松標準接收周邊企業印染廢水。
而民間環保組織的調研結果則顯示,印染廢水集中處理存在嚴重問題。集中處理的技術和能力都不是萬能的,由于責任不清,導致對預處理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進而導致污水接納量超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實際上帶來的是污染集中排放、環境集中污染。
民間環保組織擔憂,如果納管之后,這些污水處理廠不能很好地負責任處理,有可能導致下一輪的集中污染,或者是更嚴重的集中污染。
民間組織認為,僅由集中處理廠承擔排污責任的觀點,并不能幫助解決中國的水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