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大力扶持發展特色高效增收產業。要全面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著力增強農民自身造血功能。一要與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和土地流轉工作相結合,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按照集中規模和全產業鏈推進、集中連片打造增收產業的要求,著力扶持做大做強首位特色產業,組織評選對推動扶貧產業發展和帶動貧困群眾增收作用明顯的扶貧龍頭企業,使其成為有力帶動和幅射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二要以到村到戶為重點,大力支持貧困農戶發展設施種植、設施養殖和農產品加工、三產服務、勞務輸出等增收項目,為每個貧困戶至少確立一個穩定增收門路。年內貧困地區地膜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850萬畝以上、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10萬畝左右、優質林果種植面積達到450萬畝、中藥村種植面積達到240萬畝,草食畜養殖達到1100萬頭(只),確保貧困戶產業化項目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40%以上。三要以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為根本要求,細化規劃、到戶到人、建檔立卡,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著重強化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培訓、務工技能培訓,通過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務農增收和就業、創業增收能力。積極協調落實隴津10萬“兩后生”牽手行動。同時實施20萬人短期培訓,拓展非農就業空間,促進非農轉移就業,多途徑加快脫貧奔小康步伐。四要加強金融政策培訓,落實各項扶貧金融服務。擴大扶貧貸款貼息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探索推進“三權”抵押貸款,大力實施雙聯惠農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同時完善扶貧產業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建立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600個,新增“中和農信”扶貧小額信貸項目縣10個。今年扶貧貼息資金規模由國家安排的5000萬擴大到3億元,力爭帶動銀行貸款73億元,重點用于貧困村農業合作社產業發展和吸納農產品加工和勞務就業作用突出的中小企業的扶持發展。
(三)著力抓好扶貧項目建設。要把項目建設作為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抓手。一要抓好民生項目實施,要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水、電、路、氣、房等重點民生項目建設,著力解決群眾最急需、最緊迫、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困難。二要抓好產業項目,著重圍繞“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著力做大做強草食畜牧業、設施蔬菜產業、優質林果業,進一步提升馬鈴薯、中藥材、現代制種和釀酒原料產業水平,扶持發展加工龍頭企業,努力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經營規模。三要抓好基礎設施瓶頸項目,加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田水利、安全飲水、鄉村道路、農戶沼氣、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建設步伐,不斷改善農業農村基本條件。年內興修梯田12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和集雨節水灌溉面積30萬畝、新建村組道路4000公里、貧困戶危房改造14萬間、易地扶貧搬遷7萬人。四要抓好公共服務均等化項目。根據“三大片區”不同需求,組織統籌協調謀劃一批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影視和信息服務等項目,著力提高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關這類項目,市、縣要層層銜接,確保落到實處。
(四)著力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推進扶貧攻堅,必須同時借重全社會力量,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形成強大工作合力。一要進一步發揮好雙聯工作機制。會同省“雙聯”辦組織引導各聯村單位要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作為中心任務,探索長效機制,拓展廣度深度,確保聯系村率先實現脫貧致富目標。二要深化定點幫扶和東西協作扶貧。組織引導扶貧工作重點市州、縣區積極與中央對口幫扶單位和東西協作扶貧省市建立緊密聯系,加強匯報溝通,加強開發、發展協作,加強所確定項目和事項的跟蹤落實,切實提高幫扶和協作實效。三要動員省內外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省內扶貧攻堅。主動搭建和創新平臺,形成政府援助與市場引導有機結合的扶貧開發新機制。已實現“全覆蓋”的43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和58個片區縣企業對口幫扶合作的市州、縣區要主動開展聯系、洽談,深化具體合作,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采取招商引資和吸引各類企業、中介組織、民間機構等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互惠互利的扶貧開發合作的新形式、新途徑,形成政府援助與市場原則結合,以雙邊自愿對接形式,廣泛吸引發達省、市、縣,以及相關社會組織、龍頭企業、社會知名人士到貧困縣、鄉村開展結對合作活動和慈善活動。今年要力爭每個縣至少有一個貧困鄉鎮或村與省外發達地區的市縣或企事業單位結成合作對子。四要倡導并組織開展扶貧志愿者行動,構建扶貧志愿者服務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