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四、重點建設工程
(一)新增百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工程
以增強農業生產能力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節水灌溉為根本措施,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通過水利、農業機械化、農業科技服務和防災減災等綜合措施,轉變耕作和生產方式,到2016年實現新增100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重點建設內容有:
平原灌區節水改造。主要是對現有543.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內不能保灌的農田,采取渠道防滲襯砌、噴灌、管灌等措施,進行節水改造與配套建設,提高糧食單產,節約水資源,實現22.03億斤糧食增產任務。主要包括田間工程建設547.1萬畝、小型水利工程41995處及機電井19202眼等。工程總投資64.3億元。
旱改水標準農田建設。主要在有農田灌溉用水開發潛力的地區增加農田保灌面積288.7萬畝,實現增產糧食16.5億斤。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設33916處、噴灌設備12821臺套、田間工程110017處等。工程總投資48.3億元。
大型水庫下游灌區建設。通過灌區水利工程建設,積極發揮水利樞紐的灌溉效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保證率。工程可新增灌區面積100萬畝,實現增產糧食8億斤。建設內容有輸水工程43792處和田間工程57689處。工程總投資23.2億元。
高標準旱作基本農田建設。主要通過培肥地力、平整土地、測土施肥、植物保護等措施改造中低產田293.7萬畝,使旱作農田地力提高1個等級,耕地土壤有機質提高0.1個百分點,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提高3-5ppm,水資源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糧食平均單產每畝提高150斤為目標,實現旱作基本田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建設內容有地力培肥277.7萬畝、平整土地210.5萬畝和修建田間路 4818公里。工程總投資12.9億元。
農業環境保護。在東部四盟市500萬畝旱作坡耕地、嚴重風蝕沙化耕地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增加林灌草植被。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和農田防護林建設,減輕風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以確保糧食增產目標的如期實現。其中,呼倫貝爾市落實200萬畝,興安盟、通遼和赤峰市各落實1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種苗費用補助40元/畝,工程總共需要投入2億元。充分發揮漁業的水質改良和環境修復功能,在重要江河湖庫實施生物資源養護與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實施面積500萬畝,需投入5000萬元。兩項工程總投入2.5億元。
農業機械化體系建設。以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提高農業生產服務保障水平為宗旨,實施以縣級農機化技術推廣培訓、安全監理能力建設為主的農業機械化體系建設工程。工程總投資3億元,新增機具及儀器裝備1419臺套,修建機庫棚、培訓與監理業務場所62700平方米,建設示范型農機專業合作社330個。
農業科技創新與示范推廣。主要建設內容有:7個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1個工程創新中心;20個區域性高產創建示范區和33個縣級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1個自治區耕地質量監測中心(國家分中心),5個耕地質量監測區域站,33個旗縣級土肥測試中心,190個有機肥資源集中無害化處理站和368750 個戶用農家肥發酵池;玉米良種繁育基地23個,大豆良種繁育基地7個,農作物種子質量監測標準33個,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12個,品種展示站13個;盟市級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中心9個,旗縣級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站33個,鄉鎮監控點165個。工程總投資74718萬元。
農業防災減災氣象保障。重點建設監測網絡系統、綜合防御系統、信息發布系統、人工影響天氣系統。通過項目建設,切實提高農業防災減災氣象保障能力。工程總投資757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