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優化農牧業結構
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業。繼續發展優質、高產、安全、生態農產品。發揮農業區域比較優勢,因地制宜、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有機、安全農產品生產,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鞏固和提高糧油、菜薯、飼草飼料等主導產業,打造多元化的農業產業體系。推進優勢產業相對集中開發,實現區域化、規?;?、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發展,逐步實現縣域、地域標準化生產整體推進的目標,促進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重點生產區域。優先發展我區具有比較優勢的優質玉米、高油大豆、強中筋小麥、專用馬鈴薯等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增加優質飼草種植面積,突出抓好蔬菜、瓜果、中藥材、雜糧雜豆、花卉等具有較強區域優勢和競爭力的特色種植業發展。
積極發展農區畜牧業。發展現代畜牧業,繼續提高畜牧業特別是農區畜牧業占第一產業的比重。以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增值為目標,充分利用農區、半農半牧區飼草料豐富的有利條件,促進種養結合,農牧互補,依托自治區肉、奶、絨品牌優勢,加快發展奶、肉、絨等特色畜牧業。優化品種,著力提高畜牧業良種化、標準化、規?;?、產業化水平,切實保障動物衛生安全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加快推進現代畜牧經濟發展。圍繞推進農區畜牧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引導農民為養而種,為我區畜牧業提供優質牧草和飼料。
(三)提升農牧業產業化水平
培育壯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堅持以新型工業化、市場化引領和帶動農牧業產業化,繼續打造“綠色牌”、“草原牌”,做大做強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生產型企業向復合經營型企業轉變。支持一批骨干企業實施聯合、兼并、重組,大范圍整合資源和生產要素,推動優勢龍頭企業向集群化方向發展。繼續鞏固壯大乳、肉、絨、糧油、蔬菜加工等現有龍頭企業,不斷引進和培育新的龍頭企業,加快馬鈴薯、皮、毛等大宗農畜產品深加工。2015年力爭全區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000億元,完成增加值1456億元,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規模、層次和水平。
建設農牧業產業化生產基地。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和成本優勢,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推進現代農牧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社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引導優勢農畜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逐步形成優勢、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帶和基地。建設一批規模大、集中連片的優勢農畜產品產業帶和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初具規模和水平的專業蘇木鄉鎮、專業嘎查村,推進規?;藴驶?、專業化生產。繼續抓好現代農牧業示范工程,穩步擴大示范點范圍,加快推進玉米、馬鈴薯、奶牛、肉牛、肉羊、生豬等優勢產業帶建設。結合我區優勢農畜產品產業帶建設和龍頭企業加工需要,新建200個各具特色、與龍頭企業聯系緊密的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
設施種植業。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同步推進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市場開發,加快擴大設施種植業的規模,提高設施種植業經營水平和質量效益。進一步加強與北京、天津等周邊大城市對接,積極開展區域合作,推進綠色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設。重點建設設施蔬菜、設施瓜果、設施食用菌三大產業。其中主要以設施蔬菜為主,積極推進結構調整,突出區域特色和規模優勢,優化整合各種資源,重點打造東部設施蔬菜外向型基地、中東部環京設施基地、中西部環城設施基地、西部出口設施基地等具有區域特色的四大設施生產基地。到2015年全區設施蔬菜面積由2010年的130萬畝增長到300萬畝左右。
設施養殖業。以推進標準化圈舍建設、改造和老舊池塘改造為重點,著力引導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突出抓好養殖場畜禽水產良種、飼料供給、動物防疫、養殖技術和環保措施等關鍵環節。提高養殖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逐步從千家萬戶分散飼養的庭院模式向規模養殖的園區模式轉變。調整優化乳制品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強化生產企業內部管理,進一步提升整體競爭力;奶業長效管理機制和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全面推進肉羊、肉牛、生豬和禽等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促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2015年全區100頭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奶牛比重達到60%以上,全區規模養殖場奶牛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平均單產水平提高到6噸以上。
休閑農牧業。充分開發和利用我區草原文化、民族特色和綠色農牧業等豐富資源,加快發展休閑農牧業。通過開展示范旗縣、示范點等活動,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提高服務水平,促進產業升級,使休閑農牧業成為加快農村牧區經濟發展,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的新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