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第五章 基地建設、重大工程和支撐體系
圍繞“十二五”自治區農業發展重點,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各項政策,以強化農業支撐保障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突出組織實施好“五大基地”、“十大工程”、“九大體系”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
一、“五大基地”
(一)糧食生產基地。主要開展標準糧田建設、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地力提升、高產創建等五個方面進行建設。一是在糧食主產縣(市、場)實施標準化糧田建設,重點進行田間排灌設施、道路、防護林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節水灌溉、中低產田改造等;二是通過糧食種子工程建設力爭使我區小麥原種年生產能力達到600萬公斤以上,玉米親本保存繁殖滿足100萬畝以上制種能力,使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玉米良種覆蓋率達到100%。重點進行良繁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省級原種場建設、地(市)級原種生產基地建設以及縣級“三圃田”建設等;三是進行地、縣、鄉三級區域農業有害生物災害監測與控制和數字化預警、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專業化防治組織和阻截帶的建設,以降低病蟲害損失率;四是健全和完善我區土壤肥料檢測體系、建設土肥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基地和綜合示范區、配肥站、農化信息采集點等,每年完成地力培肥面積200萬畝。五是每年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工程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同時,抓住國家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規劃的機遇,對伊犁河谷流域和北疆宜農荒地實施水土開發,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新增糧食耕地325萬畝,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二)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主要以38個棉花主產縣市和部分地方國有農場為重點,進行標準化棉田工程、優質良種工程、棉花高產創建工程、棉花無公害植保工程、棉花機械化工程“五大工程”建設。一是通過配套田間渠系和電力設施、改良土壤、防護林和田間機械作業道建設等措施,建設高產穩產棉田;二是建設棉花原(良)繁育基地,重點加強田間基礎設施、種子加工、檢驗、儲藏設施;三是通過使用棉花高產抗病品種,推廣高密度模式化栽培技術,精準施肥,科學水肥調控和化控管理等措施,建設單產皮棉150公斤以上的高產創建面積500萬畝;四是進一步強化棉花病蟲害統防統治,大力推廣無害化生物防治技術;五是實施棉花機械化采摘工程建設,新增棉花采摘機1250臺(每臺一個采季采收4000畝),增加軋花廠清花設備。
(三)油料生產基地。在全區建設油料良種繁育基地9萬畝,油料無公害生產示范基地100萬畝。
(四)甜菜生產基地。在全區甜菜生產主產縣建設甜菜良種繁育基地面積2-3萬畝,雙高甜菜生產示范基地60萬畝。加強與科研院校和制糖企業合作,完善品種改良、關鍵技術開發和推廣服務體系。
(五)其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根據市場需求,采取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無公害和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農超對接”等多種方式,推進甜瓜、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籽用瓜、亞麻、香料作物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