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強化調度保經濟運行。天然氣供應增長14.7%達70億立方,其中工業用量增長19%達44億立方,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啟動實施。“千萬千瓦”電源項目加快推進,新增電力裝機容量46萬千瓦。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58億元,中央轉貸資金63億元,發行企業債券294億元,均創歷史新高;新增銀行貸款2401億元,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直接融資大幅增長。新增建設用地計劃12.9萬畝,保障了公租房、交通和筆記本電腦等重點項目和兩江新區用地。
改革攻堅縱深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戶籍改革進入制度化保障推進階段,全市農轉城新增40萬人,住房、就業、子女入學等轉戶政策兌現到位。金融改革持續深化,金融資產交易所、農村土地交易所等七大要素市場交易量增長超過30%,農村“三權”抵押貸款新增130億元。土地改革不斷深化,啟動地票價款直撥,農村土地流轉市場試點新增9個區縣。住房改革有序推進,開工公租房1057萬平方米。統籌城鄉集中示范點建設成效明顯。召開全市民營經濟大會,出臺“1+3”配套文件,設立20億元專項資金,民營市場主體增加23萬戶,增幅為歷年之最。
三峽庫區發展提速。特色產業顯現雛形,長壽MDI一體化、涪陵華峰己二酸一期、萬州長安跨越商用車等項目進展良好,柑橘帶、生豬養殖、生態漁業和肉牛養殖等特色農業規模化發展。商貿旅游持續升溫,大小三峽精品景區提檔升級,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取得明顯進展。編制完成三峽后續一期規劃,落實資金73億元,啟動實施一批項目。移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水平。對口支援穩步推進,“支洽會”簽約項目超過1000億元。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庫區綠化、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加大,水質持續滿足Ⅱ類標準。
社會民生全面改善。新增城鎮就業65.5萬人,增長19%,登記失業率下降到3.3%。公共服務繼續強化,普惠性幼兒園達到50%,首次實施高中階段學生生均經費財政補助,全市中職學生學費全免,出臺中小學領導干部及教師交流工作指導意見,提高城鄉、區域教育資源的均衡性。確定10個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配置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實現城鎮五大社會保險市級統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4%和13.9%。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森林覆蓋率達到41%,主城區空氣質量滿足II級天數達340天,主城區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回落2個多百分點,階梯電價正式實施,低收入階層獲得實惠。
我市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實體經濟面臨成本上升和利潤下降的雙重壓力,部分企業創新能力不足,虧損增加;市民加快發展的期盼強烈,但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艱巨,加快發展和加快轉型的矛盾突出;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發展落后,入學難、看病貴等問題仍然存在;縣域經濟發展滯后,城鎮集群發育不足,貧困人口量大面廣,城鄉、區域和個人收入之間的差距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