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2011年,河南省大力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2.9:58.3:28.8,二三產業比重超過8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見圖10)。
1.農業生產持續向好,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2011年,河南積極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克服了冬春連旱、秋季連陰等不利氣候條件,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108.5億斤,連續八年增產,連續六年超千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市場物價和經濟運行做出了重要貢獻。優質糧比重達到75%以上,小麥玉米水稻優良品種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畜牧業規模化養殖水平持續提升,蔬菜、花卉、林果、茶葉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穩步擴大。
2.工業生產穩中加快,調整升級深入推進。2011年,全省工業生產低開高走,呈穩步回升態勢,下半年以來連續7個月處于20%以上的快速運行區間(見圖11)。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逐漸轉向新增產能的釋放,電子、服裝鞋帽、建材陶瓷、機械制造等承接產業轉移比較集中的新投產工業企業拉動全省工業增長3.2個百分點;經濟的增長點逐漸向產業集聚區集中,產業集聚區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3.1%;長期以來依賴資源性產業的增長方式逐漸向高成長性產業轉換,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比重超過五成。
3.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帶動能力增強。2011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加快,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四大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行業年均增長速度均在15%以上,對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增強。服務業稅收占比穩步提高,其中商貿流通業實現地方稅收占第三產業地方稅收的一半,對全省地方稅收貢獻率達40%。
專欄 2 對外開放成果顯著 經濟帶動作用日漸增強
2011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河南省深入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強力推進“大招商”活動,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步伐明顯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推動了科技創新、促進了產業升級、增加了社會就業,取得了“一舉應多變”、“一招求多效”的全局性帶動效應。
主要做法:一是把招商引資作為“八項關鍵舉措”之首,成功舉辦了豫港澳臺經貿交流、承接產業和技術轉移合作交流、豫京津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中國(河南)—東盟合作交流洽談會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動,簽約項目1000多個、合同金額超過8000億元;深化與央企等的戰略合作,新增4家世界500強企業入豫,與62家央企簽訂19項戰略合作協議和13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898億元。二是把擴大開放與轉變發展方式相結合,圍繞河南省規劃發展的18個重點產業,著力引進了一大批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這些企業和項目迅速成為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和結構調整的推手。三是把對外開放與產業園區建設相結合,將產業集聚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的主平臺,新引進產業和投資重點向產業集聚區集中。2011年,18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利用省外資金2400億元左右,占全省的比重接近六成。
對外開放戰略的帶動作用明顯。一是促進了經濟較快增長。2011年,河南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10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0%,總量、增速均居中部地區首位;實際到位省外資金突破4000億元,增長46%;利用境外、省外資金總額超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1/4,有效帶動了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長。2011年,河南經濟仍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速,對外開放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二是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2011年,全省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5%左右,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成倍增長,汽車整車產量實現翻番;四大傳統優勢產業3精深加工和終端產品比重穩步提高。三是促進了就業增長和縣域經濟發展。產業集聚區建設方便了農民就近就業,全省農村勞動力省內轉移就業總量首次超過省外就業,180個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240多萬人,占全省的四成以上,僅富士康一家企業在河南招工就達13萬人。各縣尤其是一批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的傳統農業縣,通過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狠抓開放招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民權縣注重區域招商,搶抓沿海制冷產業向內地轉移的機遇,打造成為現代化制冷產業基地;沁陽市突出招大引強,瞄準中國鋁業、晉煤集團等全國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重點招商,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增至118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增至24家。
3河南省四大傳統優勢產業指:產業基礎較好、當前形勢嚴峻、競爭優勢逐步減弱、改造提升潛力較大的化工、鋼鐵、有色、紡織等四個傳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