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積極調整經濟結構 努力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以調整經濟結構為主攻方向,強化創新驅動、內需拉動、項目帶動,扎實推進“四大建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經濟在轉型升級的基礎上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促進投資消費穩定增長。著眼于增強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后勁,深入實施“三個千億”工程,狠抓一批對發展起支撐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推動投資結構優化和有效投資增長。加強省級產業集聚區建設,注重產業布局統籌和項目準入管理,高標準構建產業投資發展平臺。綜合運用政策措施,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投資,積極面向省外浙商、世界500強、央企和其他優勢企業招商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在建、續建項目。圍繞健全綜合交通網,力爭杭甬、寧杭客運專線和杭長高速二期、杭州蕭山機場二期等工程建成,抓好杭長客運專線、金溫鐵路擴能改造、紹嘉通道、錢江通道、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項目實施,加大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寬、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龍浦高速公路、京杭運河等項目推進力度。圍繞健全能源保障網,抓好蒼南電廠、皖電東送特高壓、甬臺溫輸氣管道等項目實施,搶建一批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加快推進金麗溫輸氣管道、臺州第二電廠、華能長興電廠等項目前期工作。圍繞健全水利設施網,實施水資源保障百億工程,基本建成浙東引水蕭山樞紐、永嘉楠溪江供水等工程,抓好舟山大陸引水二期、錢塘江和甌江治理、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欽寸水庫等項目實施,加快千島湖引水工程前期研究。圍繞健全高速信息網,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促進“三網”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園區)寬帶和IP骨干網擴容工程。實施促進居民消費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拓寬和開發消費領域,積極鼓勵文化、旅游、健身、養老、家政等服務消費,加強城鄉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推進“農超對接”,降低物流成本,切實改善城鄉消費環境。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按照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要求,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一是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完善補貼機制,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切實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作制度創新,著力提高單產水平。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100萬畝,建成省級主導產業示范區30個。大力興修農田水利,提高基層水利服務能力,新增旱澇保收面積52萬畝。三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農科教緊密結合,完善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著力發展設施農業。實施現代種業發展工程,做大做強種子種苗產業。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四是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經營。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人才,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從事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堅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兩手抓,大力發展高端產業,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結合實施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規劃,抓好技術改造“雙千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千百十培育工程”,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制造業,力爭在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取得重點突破。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制定實施“五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企業做強做大做久。加強中小微企業扶持,引導向“專、精、特、優”發展,形成一批科技型、成長型企業。大力提升塊狀經濟,深化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區建設,開展工業大縣轉型升級試點,抓好特色工業設計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現代建筑業。加強政策導向和依法監管,堅決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業落后產能,為產業轉型升級騰出空間。
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強化目標責任制,提高服務業比重和發展水平。一是提升重點行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高端服務業,統籌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推動金融、物流、會展、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成為支柱產業。深化旅游綜合改革試點,促進旅游業提升發展。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加快商品市場轉型升級。加強電子商務產業扶持,建設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二是培育產業載體。深化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建設,構建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和特色產業基地,抓好服務業重大項目,積極培育重點企業和行業品牌。三是創新政策機制。實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放寬市場準入。完善財稅、投融資、用地、用海等政策措施,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圍繞推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明確政策扶持重點,加快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增強科技對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緊扣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加大科技投入,設立創新強省專項資金,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和鞏固產學研聯盟,推進重大科技專項,努力突破共性核心技術,加強科技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成果產業化水平。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青山湖科技城、未來科技城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爭創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力發展創新載體、基地和成果交易平臺,推進創新型城市、創新型企業建設。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積極鼓勵發明創造,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表彰對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加強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優化引才聚才興才環境,著力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
加強節約環保和生態建設。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深入開展“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切實保護好全省人民生態家園。一是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建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管理機制,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抓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嚴格新上項目能效和環保標準。加強建筑、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節能。二是強化節地節水節材。實施“365”節約集約用地行動計劃,探索建設用地投入產出考核機制,加快低效建設用地二次開發。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落實水資源開發、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推進節水示范工程。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三是深化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加強示范企業、示范園區建設,推行清潔生產。抓好杭州國家低碳城市試點,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四是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狠抓清潔水源、清潔空氣、清潔土壤專項行動,完善環境執法監管機制,健全水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切實維護環境安全。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注重海域、海島及海岸帶環境保護。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加快生態公益林、沿海防護林和碳匯林業建設。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營造共建生態省良好局面。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深化改革開放,用創新的思維和舉措開辟發展路徑,用足用好改革試點政策,奮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浙江科學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源泉。
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升。民營企業是浙江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浙商群體是浙江創業創新的重要支柱。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把省內浙商提升發展與省外浙商反哺發展結合起來,合心合力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一是鼓勵投資興業。認真貫徹國家促進非公經濟發展政策,落實支持浙商創業創新意見,切實降低民營資本準入門檻,破除影響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完善扶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實體經濟投入,堅守實業,做強主業,夯實立身之本。二是強化要素和服務保障。健全民營企業服務機構和浙商聯絡組織體系,推動省外浙商回鄉創業,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向民營企業和實體經濟集聚。落實完善減負惠企政策措施,強化對小微企業服務,營造尊商、親商、興商氛圍,著力提振企業家信心。三是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深化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引導企業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創新和商務模式創新,提高浙商整體素質。發揮中心城市綜合優勢,打造浙商總部經濟基地,培育跨省跨國集團。支持浙商營銷網絡建設,構建境外貿易促進平臺,切實提升企業持續銷售能力。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增強國有經濟發展活力。深化省屬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國有資本優化重組,支持跨地區跨所有制聯合兼并、嫁接改造,提高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水平。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加快金融創新發展。著眼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緊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問題,實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建設行動計劃,創建溫州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推進麗水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強化發展的金融支撐。一是健全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加快建設金融集聚區、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創新示范縣(市、區),大力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培育“浙商”系列總部金融機構,推進城市商業銀行和農信社改革發展,加快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發展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穩步發展小型社區類金融機構。二是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積極爭取信貸投放增量,創新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提高小微企業貸款比例,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多渠道推動企業上市,加快未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試點。整合構建全省產權和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發展股權、債券、基金等融資方式。三是探索地方金融監管機制。注重與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溝通協調,構建有效的區域金融監測平臺。加強民間融資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金融犯罪,切實防范金融風險。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為主要抓手,深化國家發改委改革聯系點工作,鼓勵各市圍繞試點主題積極探索,為全省改革提供借鑒。穩步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全面實行轉變發展方式綜合評價制度。推進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做好中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系點工作,推進溫州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城鄉規劃、戶籍和農村社區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和退出機制,創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規范土地、礦產市場交易平臺,探索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推進居民生活用電、用水階梯式價格改革。健全排污收費機制,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努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確保外貿穩定增長。圍繞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加強出口企業引導和服務,用好出口退稅、信用保險、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等政策,培育提升重點出口基地,擴大自主品牌產品和服務貿易出口,促進出口結構升級。創新口岸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大通關”建設,健全國際貿易摩擦預警和應對機制。以擴大進口促產業轉型,鼓勵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資源進口。圍繞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和引資機制,辦好重要招商展會,推動引進外資結構優化。圍繞拓展境外投資,支持企業跨國收購,“走出去”設立生產基地、研發機構、營銷網絡和經貿合作區。借助外事資源,加強海外聯誼,充分發揮外事、僑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圍繞深化國內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接軌上海,深入實施長三角區域規劃,積極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促進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互動發展,加強與資源富集省份戰略合作,做好援藏援疆援青等對口支援工作。推進與港澳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更好地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