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2趨勢對話
用新營銷手段爭取新一代消費者
●顧環宇,著名品牌專家
新京報:國外大牌紛紛到中國辦展的背后表明了什么?
顧環宇:從賣產品到賣文化,這種觀念上的轉變也是中國市場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一個表現。以前,大牌只需要名氣,名氣大影響力就大,東西就會賣得很好,因為以前的人多數只在意品牌,不大在意品牌為什么好。但現在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品牌進入中國,品牌競爭之間越來越激烈,我們開玩笑就說,現在不但有LV,也有BV,還有其他的V——想要在競爭中突圍而出,光靠名氣是不行的,還必須要體現更多品牌優秀的DNA,舉辦和品牌相關的展覽是體現品牌特點和長處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也還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預見的是,今后,包括展覽在內的展示品牌的營銷手段肯定會更多也更豐富,大牌們會用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和營銷方式去爭奪中國新一代意見領袖、主流人群的認可,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
新京報:大品牌在展覽選址方面越來越注重“國家級”、“重量級”,這好像是以前沒有的?
顧環宇:在展覽方面,我印象很深的是,2010年LV的展覽是在上海的商場里舉行的,2011年,這個展覽是在國家博物館舉行,變化確實大。品牌選址的變化,其實是品牌追求“本土化”的一種表現,這種“本土化”有兩方面涵義:一方面,他們做展覽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傳統,表現品牌的血統和本身的本土化;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在中國“本土化”,希望和中國人更加親切一些,所以他們會根據中國的特色文化去選擇,選擇中國人崇敬、喜歡、有情感共鳴的,選址的改變表現出來的是對中國文化的尊重,也表現出品牌希望和中國人的喜好結合得更緊密些。
新京報:中國品牌應該怎樣去應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顧環宇:國外品牌的優勢在于,很多品牌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一直在積累,沒有斷代。相比之下,中國品牌就要弱勢很多。國外品牌通過品牌積淀能獲得消費者的輕松認可,中國品牌在這點上會更難。因此,對于中國品牌來說,只有更千方百計地從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特色、找到一些自己才能表現出來獨特的文化上的東西,抓住“本土化”的特點去競爭,才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當我們看到三萬四千塊的愛馬仕毛衣和我們十幾年前穿得差不多時,看到LV的“菜籃子”提包而感嘆中國元素強大時,更應該看到大牌其實也在不斷挖掘中國特色的東西以期和中國消費者產生共鳴,從挖掘中國特色文化這點來看,本土的品牌和本土的設計更有優勢。(巫倩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