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判斷,就中國的增長形態而言,落入拉美、東歐一些國家那種“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出現重大挫折或反復。不過,在中國經濟增長“自然回落”以及回落后轉入新增長期的過程中,將會面臨特殊的矛盾和問題。
北京大學教授劉方棫認為,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后,中國有落入“陷阱”的風險,但“十二五”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若能抓住機遇,發揮優勢,統籌應對,是可以有所作為并避開“陷阱”的。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指出,對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有別國經驗可循,但絕無模本可復制,不能以其他國家的軌跡來推斷中國的發展走向。
當然,邁過“陷阱”殊為不易。從全世界看,一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是轉型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經濟增長要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社會發展要由追求效率轉向追求公平。一些國家就是因為沒有完成好增長動力的轉換,加上對社會公平性重視不夠,導致經濟增長停滯,引發社會動蕩,最終掉進了“陷阱”。近幾十年來,僅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少數經濟體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了向高收入國家的轉身。與這些國家相比,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由“中”到“高”比先前的由“低”到“中”難度更大、挑戰更多。
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化解風險——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于主動徹底地轉變發展方式
每個經濟體都有“階段性的成長極限”。中等收入陷阱,猶如一個人的“中年危機”。
胡鞍鋼說,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于能否主動、徹底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低水平、低質量、不可持續的發展轉向高水平、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張卓元認為,轉方式調結構是世界上許多中等收入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也是我國避開“陷阱”、再上臺階的現實選擇。要從中等收入國家變為中等發達國家,關鍵就看今后十年尤其“十二五”是否真正轉變了發展方式,而非短期內經濟是否保持超高速增長。
——跨越“陷阱”,必須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
在跨越“貧困陷阱”過程中,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勞動力、資本、能源等要素驅動,并由此形成過度粗放的發展模式。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經濟大國變為經濟強國,要靠效率驅動、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驅動。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避免直落“陷阱”,就要在經濟層面堅持內需為主,把擴大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一方面提升傳統產業,提升勞動力素質,一方面在新興產業領域搶占先機,增加在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的比重,改變經濟增長對傳統比較優勢的依賴,培育以科技創新為基石的新競爭優勢,并力挺民營經濟,激發創業、創新、創富的微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