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四、聲環境
(一)聲環境質量
城市聲環境質量基本穩定,區域環境噪聲處于輕度污染水平,道路交通噪聲處于良好水平,但部分路段道路交通噪聲超標。
全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6.8分貝,與上年相比上升0.4分貝,其中特區內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6.8分貝。
城市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9.5分貝,與上年相比上升0.3分貝,其中特區內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9.7分貝。
(二)措施與行動
加強噪聲監管,開展夜間現場巡查,嚴厲打擊違法施工行為;嚴格排污申報登記工作,推動過去的被動處理投訴模式向施工噪聲全過程管理和源頭控制的主動管理模式轉變;實施建筑施工環境監理制度;實行夜間施工提前公告制度,做好事前預防控制工作;組織召開軌道交通施工噪聲現場管理先進經驗交流會,指導地鐵施工工地優化施工工藝、調整作業時間和安裝簡便可行的消聲環保設施,推廣先進的噪聲污染防治技術;采用SMA技術,完成深南路降噪改造工程建設。
五、固體廢物
(一)固體廢物處置狀況
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39.45萬噸,處置利用率為99.89%。其中收集處置工業危險廢物34類,共33.66萬噸,比上年減少0.52%,工業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100%;收集醫療廢物7952.18噸,比上年增長24.89%,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率100%。
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475.96萬噸,無害化處理量為448.84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4.30%,其中焚燒垃圾191.71萬噸,填埋垃圾257.13萬噸。
(二)措施與行動
實施危險廢物從源頭到末端處置的電子化全過程監管;以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單位為重點,強化固體廢物管理,防止二次污染產生;編制應急預案,加大對醫療機構和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的管理力度,確保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甲型H1N1流感期間,做好疫情通過醫療廢物途徑傳播的防控工作;全面啟動家電“以舊換新”工作。
完成糞渣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完成新建衛生處理廠主體工程建設;完成老虎坑垃圾填埋場(二期)建設前期工作;完成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和老虎坑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處理出水達標改造工程部分前期工作;推進南山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前期工作;完善餐廚垃圾收運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南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主體設備安裝。
六、輻射環境
(一)輻射環境質量
全市輻射環境質量良好。各水樣采集點中總α、總β值均未超出標準限值;環境地表γ輻射年有效劑量在0.48~0.83毫希沃特/年范圍內,環境γ輻射累積劑量季累積均值在0.148~0.255毫希沃特/季范圍內,各監測點位氣溶膠中氡濃度在3.49~12.11貝克/立方米范圍內,均處于正常水平;各土壤采集點天然放射性核素鈾-238、鐳-226、釷-232、鉀-40含量均處于全國正常水平;環境介質中的各種放射性核素含量未見異常變化;涉源單位放射性污染源及周圍地區的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氣溶膠等的放射性水平在正常范圍內;全市電磁輻射環境總體良好。
(二)措施與行動
加大對核技術利用單位監督檢查力度,全年累計檢查企業186家,重點源檢查覆蓋率達100%;共收貯镅-241放射性廢物33千克,被污染的生產工具和器材等放射性廢物242千克(減容后),均按要求送交廣東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收貯;開展深圳市通訊基站環境管理技術指引課題研究;舉辦三期輻射工作人員及安防負責人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1004人。
七、自然生態保護
(一)生態環境狀況
2009年,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02%,自然保護區覆蓋率達到30.65%;974平方公里的生態控制線范圍得到有效保護。
(二)措施與行動
編制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開展“國家生態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深圳市生態街道”、“綠色社區”等生態細胞工程創建;福田區生態區創建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羅湖區、南山區生態區創建通過了省環保廳考核驗收;龍崗區完成國家生態區創建自查評估;南山街道、松崗街道和坪地街道被市政府命名為“深圳市生態街道”,84個社區獲深圳市“綠色社區”稱號,觀瀾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獲得“深圳市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稱號。
八、人居環境管理
(一)人居環境工作體系
構建大環保格局。在政府機構改革中,設立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劃入原市環境保護局職責及原市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氣象局、原市水污染治理指揮部辦公室、原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有關職責,歸口聯系市住房建設局、市水務局和市氣象局;組織召開了人居環境系統第一次歸口聯系工作會議。
(二)污染減排
強力推進污染減排工作。狠抓監測、考核、統計三大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三大減排措施;對各區各有關部門開展年度污染減排工作考核;編制2009年度污染減排工作計劃,細化分解任務,落實到相關部門;加強在線監控系統建設,我市污染源在線監控聯網企業已達299家,共354個監控點;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驗收工作,開展在線監測數據有效性判定。經環境保護部和廣東省環保廳現場核查確認,我市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較2008年減排0.48萬噸和0.29萬噸,超額完成國家和省下達我市的年度污染減排任務。
(三)環??己?/p>
繼續完善黨政領導干部環保實績考核制度。對6個區和24個市直部門開展環保實績考核,對能源集團等3個國有集團實行環保實績評價;將生態資源狀況納入環保實績考核,實現生態資源狀況從定性描述向定量考核的轉變;完成國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和廣東省環保責任考核工作。
(四)環保立法
環保立法工作取得突破。完成《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的修訂工作,確立了“環境優先”的基本法律原則,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為新階段我市人居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了基本法規依據,該條例于2010年1月1日實施;完成《深圳經濟特區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修訂稿。
(五)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要求進行項目審批,從源頭上控制新增污染和生態破壞;開展“三同時”項目試生產檢查和竣工環保驗收工作,推動建設項目盡快投入生產運營;繼續加強推動坪山河、龍崗河及觀瀾河流域建設項目限批工作,有效控制新建項目對流域內的污染影響。2009年全年環評執行率達到100%。
(六)環境監督執法
持續保持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82387人次,檢查企業80007廠次,行政處罰2290宗,罰款4512.5萬元,限期整改企業2621家,關停污染企業75家;其中關閉坪山河、龍崗河流域污染企業15家,督促83家存在問題的企業完成整改;充分運用經濟杠桿調控企業環境行為,通過“綠色信貸”,對11家環境違法企業合計停貸7800萬元;通過“綠色采購”,5家存在違法行為的供應商被暫停采購或督促整改,涉及采購金額近億元;通過“綠色金融合作”,銀行向環保優化升級改造企業發放貸款4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