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港人精神創傷超過“9·11”
28歲的白領Micheal仍清楚地記得事發當晚香港街頭的情景。那天下午,剛剛下班的他與許多香港同胞一起,站在街邊商店的電視前看到了人質被槍殺的全程直播。看到電視中混亂的槍戰和流血的尸體,許多市民控制不住自己的氣憤和悲痛,當場對著電視破口大罵:“這班人不是特警,是特蠢部隊!”
曾有港人看到美國“9·11”事件的電視畫面后,感到不安并要看精神科醫生。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陳仲謀說,當年新聞中看到的是樓塌,這次看到的是亂槍掃射和傷亡者的血淋淋場面,在港人的心理上會造成重大災難創傷,嚴重程度會超過“9·11”。
在特區政府的心理救援行動中,工作對象通常都被分為三類,前兩類是直接受害人和其家屬,而第三類,則是全體香港市民。通過電視直播,逐格逐秒地看到菲律賓人質事件的全過程,這讓無數港人直接成為了事件的目擊者,也是間接受害人,他們所受的震撼是比看任何新聞都更為強烈的。許多人無比悲憤,為死難者淚流滿面,甚至連續幾晚都睡不好覺,一閉上眼睛,腦中就會回放事件發生的電視畫面。
事件第二天,香港紅十字會與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屬下的“危急事故小組”,為市民開通了“電話心理支援熱線服務”。熱線動員了195人次的心理支援義工和義務臨床心理學家,輪班協助接聽來電。熱線開通的五天時間內,累計接到了超過720宗心理求助個案,開通第二天的來電便多達302個。
在來電者中,年齡最小的是個8歲的兒童,但多數是成年人,其中六成半為女性。據統計,七成來電者都是因接觸人質事件的媒體報道而引發不安的。有小部分的求助者,雖然與事件并不牽連,情緒反應卻非常強烈。有些人除了做噩夢、流淚外,還想封閉自己,不愿和人談論這件事情。在社工和心理專家與其慢慢傾談后,專家發現,這些求助者的傷痛并不僅是由人質事件引起,而是過去曾經歷過的創傷,被事件再一次觸發了。
“哀傷情緒其實是有記憶的。遇到事故,有些人并不一定會主動向人傾訴,而是不再去想它,把它擺到一邊,但是,情緒如果沒有在當時排解出來,就會一直積蓄在心里,直到被另一個類似事件觸發。因此,對于這類個案,我們就要追溯他以往的傷痛,讓他把內心的情緒宣泄和處理好,才不會再被這類事故重新揭開心里的傷疤。”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危機事件壓力處理”資深心理導師林雪芬女士說。
在事件過去了兩周,紅十字會與香港心理學會的熱線已經停止后,香港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潘佩璆醫生又聯同香港執業精神科醫生協會主席黃以謙醫生,聯系了該會的一群熱心精神科醫生,設立了面對市民的免費求助服務熱線電話。
“根據過去類似事件的研究,在重大災難過去后,約有9%的人是會在心理上有長期困擾的。但目前為止,香港醫管局并沒有提供這樣一個長期的熱線,我們一群精神科醫生經過討論后,覺得市民還是有這種需求,所以自發設立了這樣一個服務電話。” 潘佩璆醫生解釋。在他看來,心理創傷的治愈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這個電話,我們預計會開通至少半年,如果在之后,求助的人慢慢減少了,會考慮將它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