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副主任梁萬年(楊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中國網 楊楠)
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6月29日召開防控甲型H1N1流感新聞發布會,中國網現場直播。
有記者問到,香港跟美國方面防疫措施的調整,可以說是調低了,因為覺得這個病致命率不是太高,而且是可防可治的,對重癥的人也不用送到醫院去了,對密切接觸者也不追蹤了,不知道我們國家會不會也在考慮這個方向?一開始覺得比較嚴重的情況,可能以前是高估了,國家會不會調整策略,調低現在的防控策略?
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副主任梁萬年回應稱,其實我們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包括很多專家,都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正如你剛才所說的,對這個疾病的嚴重程度,它的臨床表現,以及它的治療,包括管理,大家從一開始不太熟悉、不認識到現階段,有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我前面說了,一個防控策略的調整和變化一定要依據我們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它的危害性,尤其是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包括我們的應對能力和當前疫情的現狀以及變化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中國內地和香港、美國來比,我們醫療衛生的資源和相關情況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梁萬年認為,更為重要的是,從目前我國的疫情來看,各個省份、各個地區的疫情表現和特點也是不一樣的,有些省份可能出現了社區的傳播現象,有些省份還沒有輸入性的病例和確診病例出現,有些省份雖說有病例了,但是主要還是輸入性病例,還有一些省份只有少數的極個別的一到兩例的輸入性病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有效地防控,在全國層面上,我們進一步加強我們確定的原則,進行圍堵和內防擴散的策略。我想,對中國來說,我們是根據這些情況綜合考慮的。當然,我前面也說了,疫情的變化,我們對疾病的認識,及時組織專家研究防控策略變化和調整,具體什么時候調整和變化,還是要看前面幾個因素的綜合判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表示,一個流感大流行的應對,現在看來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病毒本身的特點,一是傳播率和致病率,另外就是人群的狀態,這個人群是普遍易感,還是部分易感。從目前來看,人群大部分易感。去年美國和一些國家調查表明,在高年齡組里,也就是老年人里,可能存在一些交叉的抗體,但是沒有得到更多實驗室的證實。另外,取決于每個地區、每個國家不同地方的醫療資源和社會資源怎么樣應對這個流感大流行。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我認為策略其實已經在逐漸地根據疫情的變化,在不同的地區采取不同的策略,包括我國也加強了病原學的監測,也就是病毒傳播力、致病力變化的監測,從以前有限的幾十個監測網絡實驗室擴大到了現在四百多個監測網絡實驗室,監測的醫院也擴大到五百多家,基本覆蓋了所有地市級的水平。
舒躍龍表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努力提高監測網絡的質量,及時發現病毒變異的情況,包括抗原性的變異,傳播力的變異、致病力的變異,以及耐藥情況的變異。到目前為止,監測資料都表明這個病毒在我國流行的分離到的病毒同全球其他國家分離的病毒基本一致,同源性基本上超過了99%,從耐藥性上也沒有發現耐藥,這都是根據疫情的變化采取的一些有效的措施。(程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