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類糧食主要是稻米、小麥、玉米。隨著人們生活不斷改善,谷物類糧食分類使用的走勢日趨明顯,即玉米飼料化、工業化,面粉多用于早點、糕點等方便食品,大米直接食用已被人們廣泛接受。據2004年我國糧食消費的調查統計,城鄉居民口糧中,大米占59.4%,小麥占29.6%,玉米占4.55%;飼料用糧中,玉米占52.8%,稻米占12.45%,小麥占5.68%;工業用糧中,玉米占37.71%,小麥占18.95%,稻米占18.29%。正因為大米已成為城鄉居民口糧的主食,其數量和品質變化都直接影響糧食的供求形勢,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稻米消費比重不斷提升
我國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口占60%。近年來,北方稻米生產發展很快,以大米為主食的人口不斷擴大,也引起了糧食消費結構的變化。
一是糧食消費總量中,稻米比例下降。20年前,在糧食消費總量中稻米占50%以上,2004年只占38.55%。隨著直接食用減少,間接食用擴大,稻米在消費總量中處于下降趨勢。
二是在直接用糧中,大米比例不斷上升。有關部門統計資料表明,近20年城市銷量增長83%,城鄉總銷量上升約10%,稻谷的86%用于口糧。隨著北方農村食用大米人口的增長,直接食用的大米比例還將上升。
三是大米消費總量中,優質米、粳米比例上升。調查資料顯示,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10%,粳米需求量增加1.3%。隨著北米南調,許多原來以秈米為主食的南方人,逐漸接受粳米,有的還把粳秈混煮,改善柔軟度。粳米市場呈現出擴大趨勢。
稻米市場將基本平穩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需求國。國際市場年度總交易量也只有2000多萬噸,不及我國需求的15%。當前直接影響稻米生產的有三個要素:一是國家糧食產業政策,二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三是自然條件對生產稻米的影響。從近20年我國稻米生產、消費變化軌跡看,其走勢大致是生產區域集中化、品種品質優良化、直接食用范圍擴大化。
從今后一個時期大米總量而言,大米年度總產量和總銷量大都在臨界點上,回旋余地小,調節空間有限。加之稻米生產又是受氣候影響較大的糧食品種,也增加了不穩定性。所以說,大米市場走勢的穩定是相對的,除有賴生產穩定增長外,還必須借助專儲糧及進口大米予以調節。
從大米生產、消費區域布局和品種、品質結構看,大米市場價格可能趨向走高。這是因為:第一,稻米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近10年來,廣東、浙江、江蘇因發展工業調減稻田每年減少稻谷產量1000多萬噸,而黑龍江一個省就增加近千萬噸,這符合商品經濟發展規律。但長距離運輸的不確定性和稻米運輸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引發市場的不穩定性。第二,據有關資料顯示,約86%的稻米用于口糧,但當前稻米總量中有近25%因品種欠優而難以適應市場需要,不論是數量還是品種品質,都擴大了供不應求的矛盾。從區域和品種品質看,即使總量供求平衡,也會因區域和品種的差異而造成市場階段性、季節性或局部性的不穩定。
就今年上半年及當前稻米市場看,形勢是相對穩定的,因為2005年度稻米是增產的。據2005年12月底統計,國有糧食企業比上年同期多收購100多億斤,這既奠定了大米市場穩定的物質基礎,也淡化了整個社會的風險意識。就稻米價格而言,由于社會對粳米需求擴大,有可能繼續維持高價位;2005年晚秈稻生產后期病蟲害多,糧食品質欠佳,有的從食用健康考慮,認為晚稻使用農藥多而偏愛早秈,三季度則要看早稻年景和國家的收購政策。
總之,大米是糧食中的一個重要品種,不論從總量看還是從區域、品種上看,都要持積極而謹慎的態度。為此,要認真貫徹中央“三農”政策,更加重視糧食生產,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要繼續實施稻谷最低價格收購政策,穩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提高單產,以保證大米的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要從改善良種和優質優價兩個方面做工作,不斷改善水稻品種和提高品質。
在優化大米品質方面,也要很好地普及科學知識,改變只重口感而忽視營養的傾向,讓大米市場更加豐富、穩定、繁榮,讓大米市場健康、良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