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繁榮發展的10年,也就是中國書畫在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走過輝煌歷程的10年。十多年來,中國書畫引領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逐步升溫,成為藝術品投資的風向標。
隨著1992年10月3日國內首場書畫專場拍賣會的一聲槌響,中國書畫在接下來的十多年中拍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果說當時人們甚至還弄不懂究竟什么是藝術品拍賣,那么如今藝術品投資尤其是中國書畫已經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與國際市場高價位器物類藝術品引起國際藏家關注并成為主流不同,在國內市場,高價位的中國書畫作品當之無愧地成為藝術品投資市場的主力軍。作為中華民族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中國書畫在眾多的拍品門類中脫穎而出,至今已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繁榮發展的10年,也就是中國書畫在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走過輝煌歷程的10年。十多年來,中國書畫引領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逐步升溫;并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繼續成為藝術品投資的風向標。
國畫:一路領跑
長期以來,中國傳統書畫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一直占據老大地位不可動搖。
20年前,一位日本的資深學者曾說:“中國繪畫是東方最有價值的藝術資產,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產物,在世界上無可取代。假如我有1億港元,現在已可把你們近百年的藝術精品收購得七七八八了。”事實上,那時一臺日本電冰箱或電視機已可換走一幅齊白石或張大千的佳作。
然而,自從1992年中國書畫拍賣市場啟動,國畫價格就隨著國內經濟的上升而穩步上升。即使1998年亞洲的金融風暴也沒有讓國畫價格受到太大影響。1996年,清代著名畫家任伯年的《華祝三多圖》僅拍出了200多萬元;時隔10年后,在中貿圣佳公司春季拍賣會上,它以2860萬元成交,翻了10余倍。1998年,趙孟頫臨《蘭亭序》的佳作真跡《臨禊帖》當時僅以33萬元成交,而7年后價格漲了25倍,以935萬元成交,成為藝術品拍賣市場十幾年來漲幅最高的作品。以這樣的速度領跑,絲毫不讓人懷疑國畫的實力。
近10年來,國畫的流向形態亦從過去的外流型漸轉變為回流型。以前外籍人士收藏居多。但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強勁發展,國內對國畫精品需求持續上升。精品回流導致了國畫市值呈現繼續大幅上升的勢頭,表現出巨大的投資潛力。
油畫:奮起直追
油畫對中國來說屬于舶來品。出現最早的也始自明代,由歐洲傳教士傳入中國。至清朝開始在民間傳播。因此,油畫在國內長期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油畫市場幾乎呈空白狀態。直到1994年,國內的拍賣公司才開始涉足油畫拍賣市場,如中國嘉德1994年春季拍賣會油畫專場推出的51件作品,成交僅196.13萬元。而且在此之后,由于藏家、買家很少,效益不佳,不少拍賣行也逐漸放棄了中國油畫的拍賣。在這期間,油畫拍賣專場的成交額只有幾百萬元。到了1997年,中國嘉德春拍推出的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成交額才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
雖然價格偏低,但從1994年到2002年間,中國油畫發展的勢頭還是呈平穩上升的趨勢,作品的市場價格增幅一般在50%以內。在國畫一路遙遙領先的情況下,2003年中國油畫出現了轉機。2003年成了中國油畫市場這十余年來的分水嶺。
從2003年到2005年的短短3年間,中國油畫市場如脫韁野馬,一路狂飆,甚至出現了被人們驚嘆為“井噴”的現象。在最近的這3年里,大部分中國知名油畫家的作品其市場增值達到200%以上,其中林風眠、羅中立、吳冠中、王沂東和劉小冬等人的作品的增幅更是達到驚人的400%至500%。當代中國油畫收藏家唐大堤曾表示,藝術品市場的周期一般是28年,而中國油畫僅用5年時間就完成了這一收藏獲利的周期。
正由于2003年以后出現的火爆情形,去年開始,“泡沫”、“崩盤”之類的詞語也不絕于耳,讓人擔憂今年的油畫市場。然而,從今年剛剛過半的拍賣會情況來看,并沒有出現人們的這些擔心。不久前徐悲鴻油畫代表作《愚公移山》以3300萬元價格成交,創下了國內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顯示出中國油畫市場的巨大潛力。有專家指出,如果繼續以這樣的行情發展下去,過不了兩年油畫行情將直追國畫。
油畫板塊行情分析
清代油畫:市場有待開啟
清代油畫屬于中國油畫開始發展的最早期,是當代中國美術的基礎。但由于人們對其缺乏一定的了解,流傳作品又相對較少,使得清代油畫一直處于邊緣狀態。
整體來看,市場中價格較高的清代油畫主要以宮廷油畫為主,而外銷油畫的價格較低,多處在幾萬元至十幾萬元之間。近幾年,雖然清代油畫價格隨著市場的升溫而有所抬升,但其成交價處于尷尬境地,在寫實油畫和當代藝術作品火爆的市場,作為中國油畫“始祖”的清代油畫市場并沒有隨之火爆,流拍的作品沒有因此而減少。
但是,清代油畫作品融中國傳統技法和西方油畫風格為一體,它能代表我國繪畫風格發展和轉變,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因此,擁有高度藝術價值的清代油畫,其市場價值有待發掘。
當代油畫:關注4只績優股
第一、以吳冠中、林風眠、靳尚誼等為代表的老一代油畫大家。這些油畫大師們在藝術道路上已經取得輝煌成就,屬于功成名就的巔峰人物,其作品的價位之高令許多后輩們望塵莫及。吳冠中的《鸚鵡天堂》在2005年北京保利拍賣中以3025萬元高價落槌,彰顯老一輩藝術家的魅力。
第二,以陳丹青、陳衍寧、姜國芳等為代表的當代中年畫家。他們都有海外成功藝術活動的背景,市場表現格外令人看好。2005年中國嘉德拍賣中,陳衍寧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以1012萬元成交,預示著中年畫家的極大潛力。
第三,寫實畫派和現實主義畫派兩個學術團體。以陳逸飛、楊飛云、艾軒等為代表的寫實畫派自從公開露面之后,所有人的作品價格都開始猛漲,這其中包括一些原來并不怎么出名的畫家。現實主義畫派以孫為民、徐惟辛等為代表。尤其是徐惟辛,在短短的近3年中,其作品價格呈數倍上漲。
第四,以劉小東、王廣義為代表的新生代畫家的作品逐漸受到喜愛先鋒類藝術的收藏家的追棒,作品價格也節節攀升。劉小東的作品《死豬》,在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上,以198萬元成交。
紅色題材值得關注
從油畫創作題材上看,革命歷史題材和紅色經典最紅。著名領袖肖像油畫家魏楚予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革命歷史題材和紅色經典油畫在藝術品流通領域,數量較之其他題材要少得多,具有很高收藏價值。
業內專家建議收藏者,不妨關注一下革命歷史題材。這一題材的非主流作品和經典作品的創作手稿、局部作品草稿、習作之類極有收藏價值。這類藏品目前還未被藝術品拍賣行納入常規拍賣項目,也未被主流收藏群體所關注,在收藏投資方面有“原始積累”的可能。
國畫板塊行情分析
古代國畫:走出低迷
從這些年的拍賣市場來看,古代書畫的總成交額和成交率都不是特別理想,尤其是在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的襯托之下,這種強烈的對比顯得更為明顯。究其原因,一來是因為古代書畫流傳至今的作品少,市場上流通的更不多;二來古代書畫歷史久遠,給鑒定工作增加了困難。
盡管如此,隨著中國書畫的整體走強,這兩年的古代書畫逐漸走出低迷。除了540萬歐元高價成交的清宮廷畫卷《苑西凱宴圖》之外,在去年紐約佳士得的拍賣中,王蒙的《清渰垂釣圖》被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以169.6萬美元的高價競得。這些海外買家的介入,使中國古代書畫市場富有生氣,也將使投資市場更加廣闊。
但是古代書畫的巨大增值潛力還沒被充分挖掘。與近現代作品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的情形相比,古代作品大多處在十幾萬,幾十萬元的低價位,這種性價比的不平衡會逐漸打破。
近現代書畫:全線飄紅
書畫市場數量最大、人氣最旺的要屬近現代書畫。尤其在2004年顯示出了出人意料的火爆局面,成交旺盛,價格大幅上揚趨勢十分明顯,單件作品成交價過千萬已不再是驚天動地之事。
張大千、齊白石、任伯年、吳昌碩等大師級作品的成交價遠遠高于其估價,并不斷有“天價”作品拍出。名家作品堅挺,處于中低價位的作品也開始有大幅攀升跡象,不同階梯的畫家作品間開始形成價位相互促進,共同攀升的良好勢頭。
中國近現代的大多數畫家作品經過幾年的井噴式增長,已經達到一個階段性的價格。在2005年,有專家預言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將進入調整期。但是從去年和今年的成交情況來看,隨著市場上流通的大師精品越來越少,爭奪也越來越激烈。
當代書畫:漸成氣候
在書畫拍賣十多年中,當代書畫一直充當著配角,極少以專場的形式出現。
直到2004年當代書畫才被首次專場推出。而且一推出專場就大獲全勝。當年,當代名家作品行情創新高的有近百位。同年翰海秋拍會上當代名家作品的崛起更讓業內人士刮目相看,208件作品成交金額2066萬元,成交率高達94%。特別是2005年,當代書畫行情明顯升溫,漸成氣候。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國內“當代書畫”專場拍賣成交額近8億元,專場數量30余個,成交情況良好。幾家大公司如北京榮寶、中國嘉德、北京翰海、中貿圣佳的成交率都超過了80%以上。
中國當代書畫的整體趨勢是,吳冠中、程十發、陳佩秋等老一輩當代畫家作品高位領銜,中青年畫家成為生力軍。在老一輩畫家的畫價打開空間后,中青年緊緊跟上,不少畫家的精品或大尺幅畫作皆紛紛突破百萬元大關,上漲之迅猛令人始料不及。(記者 潘黎萍/文 王曉瑩/圖 制表/代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