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
婁山關戰斗紀念碑
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北部大婁山山峰之間,距市區50公里,這里正處于遵義、桐梓兩地的交界處,是川黔公路和鐵路交通要道。婁山關又名婁關、太平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拔1576米,婁山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自古被稱為黔北第一險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1月7日紅軍長征途中占領遵義。貴州軍閥王家烈、候之擔聞訊,慌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老巢。為確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義建立新戰略根據地,確保主力部隊在遵義休整和遵義會議的安全,中革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率部追擊,向北逃竄的敵軍,奪取婁山關,以防御川南之敵向遵義進犯。1月9日紅軍以猛烈火力從關南發起總攻,迅猛殺上婁山關,戰斗大獲全勝。2月25日凌晨,紅三軍團在軍團長彭德懷的率領下,采取正面攻擊和兩翼包圍的迂回戰術,再度向婁山關挺進,指揮紅一、三軍團,與敵軍為爭奪關口展開激戰。敵人倉皇應戰,憑險據守,紅軍向黑神廟猛烈攻擊,并在點燈山急調部隊從東側迂回,殲滅敵軍4個團。隨后又乘勝追擊,擊敗敵軍2個師,攻占婁山關一戰,黔軍被殲滅600余人,紅軍傷亡100余人,取得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澤東同志在婁山關上感慨萬端,吟出了長征中最為悲壯的著名詩句《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描寫了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婁山關關口西側筍子山為婁山主峰,東側山峰儼若巨錐,名大尖山,山上現遺有碉堡殘壘。兩則山梁上壕塹猶存,關口南側公路邊,有行書“婁山關”石碑一道。關口東側山崖,建有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詞手跡石碑,關口西側山埡建有婁山關紅軍戰斗紀念碑。婁山關紅軍戰斗紀念碑:1966年建造,碑高11米,碑座寬6米,南側為大理石貼面,橫刻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手書“遵義戰役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15個行草大字,碑座北側嵌5.4米長的漢白玉浮雕,雕刻婁山關戰斗中紅軍將領、戰士、游擊隊員躍馬橫槍,攻克天險的英雄群像;碑座東側有“婁山關戰斗簡介”碑文一方;碑體為兩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頂削為斜尖,狀若兩把紅軍刺刀,又象征婁山關群峰刺天,中通一線的險峻形勢;碑體二柱,蘊含紅軍“二渡赤水”、再克婁山、重占遵義的軍事行動。碑體二柱的上方分別嵌黑色大理石,南側雕一面紅軍戰旗,標志紅軍攻克婁山關;北側鐫刻張愛萍將軍長征時作于縣境的《西江月.遵義大捷》手跡。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詞碑:全長25米,通高13.55米,下有石砌平臺,石級,碑南北側建護墻,栽植松柏。景區還有歷史陳列館,面積160㎡。1982年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被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