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召開會議。
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因在上海無法立足,被迫遷入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
1933年2月至3月,國民黨軍隊向中央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
1933年5月26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影響下,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1933年9月,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第五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
1934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召開六屆五中全會。
1934年10月初,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等未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即決定中央紅軍(一方面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10日晚,紅軍開始長征。
1934年12月11日,紅軍占領湖南通道,中央一些領導人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向。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舉行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由于執行正確的民族政策,順利進入四川省涼山彝族地區。下旬渡過大渡河,飛奪瀘定橋。6月上旬翻越了長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6月12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前鋒部隊在懋功東南的達維地區會師。26日,中央政治局在兩河口召開會議,確定了北上陜甘的戰略方針。不久,中共中央為了全軍的團結,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國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19日,紅軍抵達陜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束。
1935年12月6日,為了適應國內政治形勢變化,中共中央在陜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討論改變對富農的策略問題。
1935年12月9日,北平愛國學生數千人,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領導和組織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隨后,形成全國規模的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西省安定縣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