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三、我國鋼鐵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集中度低
目前,我國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2l家,年產鋼2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53家,年產鋼200萬以下的企業更是數以百計。2004年,我國粗鋼產量CR10為36.23%,2005年下降至35.49%,2006年升至37.56%,2007年又降至36.79%。2008年產鋼最多的5家鋼貿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合計14320.47萬噸,占全國總量的比重為28.6%;產鋼最多的10家大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合計21337.32萬噸,占全國總量的比重為42.63%;產鋼最多的15家大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合計25359.82萬噸,占全國總量的比重為50.67%。這與國外鋼貿企業的集中度相去甚遠,歐盟前四家鋼貿企業的產量占總產量的73%,日本前四家占75%,韓國前兩家占85%。
我國鋼貿企業集中度過低,使鋼鐵產業的規模效應喪失,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資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也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劇了環境污染,制約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削弱了我國鋼貿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我國鋼鋼貿企業不得不接受了塊礦和粉礦19%的漲價幅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國鋼鐵工業集中度低、大而不強的弱點。
(二)自主創新能力弱
鋼貿企業技術創新雖取得一些成果,創新能力仍不足,與世界先進鋼鐵國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于鋼鐵工業研發投入力度不足造成的。目前大中型鋼貿企業全年研究、開發費用僅占年銷售收入的1%左右;全年新產品研發費用僅占當年銷售收入的0.8%,而發達國家鋼貿企業研發投入占全年銷售額高達2.5%—4%。我國鋼貿企業創新能力低,使得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附加值產品不足,產品結構差。同時,高端技術裝備、高端產品國內企業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進口依賴性強。從2000-2006年我國鋼貿企業的設備進口耗資71.1億美元,相當于國內冶金裝備總產值的28.5%。
我國鋼材生產一些技術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的產品如不銹鋼、電工鋼、涂層或鍍層板材,缺乏出口競爭能力,在相當程度上還需要依賴進口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三)產業布局不合理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鋼鐵大多分布在內陸及城市,且相對比較分散。80年代以前,東北、華東和華北地區擁有我國大部分的鋼貿企業。三地區1970年的鋼產量占全國81 %,1980年下降為72.6。其中東北地區下降了11個百分點,華東和華北地區略有增加。1980年到2004年間,東北地區的鋼產量從981萬噸增加到3224萬噸,但占全國的比重從26.4%下降到11.8。華北地區由于擁有大量的鐵礦和煤炭資源,鋼產量從797萬噸增加到9020萬噸,占全國比重從22.7%增加到33.1%,是全國增速最快的地區。雖然華東地區鐵礦資源短缺,但其利用國外資源,鋼貿企業的發展速度僅次于華北地區,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中南地區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保持在5%左右。西部地區鋼貿企業由于受資源供應限制,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變化不大。由于我國鋼貿企業長期飛速發展階段,市場機制對其調整的作用有限,優化鋼鐵布局很慢。特別是近幾年,由于鋼鐵市場火爆,內陸缺水、缺原料的地區,新建了一批鋼鐵企業,加劇了生產布局不合理的狀況。
(四)產能和結構過剩嚴重
2007年我國鋼鐵統計年報匯總結果顯示,粗鋼產能為6.1億噸/年,產量為4.89億噸,產能利用率約80%。2008年我國鋼貿企業投資新增煉鐵、煉鋼和熱軋材產能5000萬噸左右。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約6.6億噸,而2008年粗鋼產量僅為5億噸,產能利用率約76%。在近年來的產品結構調整中,國內鋼廠特別是大中型鋼廠不顧市場需求,盲目增設板帶生產線,導致了高水平重復建設,低端產能相對不足,高端產能卻過剩。工業和信息化部前不久下發的《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顯示,近幾年中國每年新增粗鋼能力5000萬噸左右,其中90%對應品種為板材。2008年底,熱軋板帶材產能達到2.68億噸(含應淘汰的熱軋窄帶鋼產能約3600萬噸),產量1.95億噸,產能過剩約7300萬噸。截至去年底,中國冷軋總產能達到7500萬噸,板材產品已占中國鋼鐵行業總產量的60%。
(五)資源進口依存度大
我國的鋼鐵生產以鐵礦石、焦炭作為主要原料。而廢鋼雖可以作為生產原料,但由于我國尚處于工業化過程中,社會鋼鐵累計存量不多,導致以廢鋼作為主要原料的電爐鋼占全國鋼總量的比重較小。我國的鐵礦石資源儲量400多億噸,但其中達到經濟規模的僅80多億,相對于現今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鐵礦資源明顯不足,且產地分散,缺乏經濟效益,開發成本偏高;以開采價值而言,我國鐵礦原礦品位非常低。2008年我國生產鐵礦82401萬噸,進口鐵礦石44367萬噸,進口占總量的30%以上,并且依存度仍在不斷加大。其中進口量最大的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占據超過80%的份額。國際鐵礦業的高集中度,再加上國內鋼廠對進口依存度高,使歷年的鐵礦石談判中我國都處于被動地位,2008年巴西、澳大利亞的不對稱大幅漲價,增加了我國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吞噬了企業利潤,嚴重影響了我國鋼鐵行業的正常發展。
造成我國鋼貿企業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由于近些年經濟高速發展,各地投資火熱,對鋼材需求一直旺盛,鋼鐵工業盈利大增。各種資本對鋼貿企業的投資一浪高過一浪。除了鋼貿企業擴大產能外,一些民營企業、外企和鋼貿企業系統以外的企業紛紛進入鋼鐵生產領域,盲目投資,小鋼廠遍地開花。行業集中度低導致行業競爭混亂,資源配置不合理,嚴重制約著整體競爭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