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據新華社電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30日權威發布: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的最新信息分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情況趨于穩定,周圍環境放射性水平呈繼續下降趨勢。
3月30日,在我國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陜西、寧夏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于巖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相當于乘坐飛機飛行2千公里所受的宇宙射線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綜合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不會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造成危害。
26日起共21省份測到放射物
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陜西、寧夏、黑龍江、江蘇、山東、北京、河南
■ 分析
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對28日在我國華東、華南部分地區監測到的極微量核放射性物質情況進行了研判,并分析表明,未來三天福島核電站釋放的核放射性物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無影響。
華東放射物由北方“空降”
經專家分析:華東部分地區出現的核污染物很可能是沉降所致:25日至27日流經中國上空的氣流主要有3支,一支是經新疆到東部沿海的偏西氣流,另一支是經貝加爾湖到東部沿海的西北氣流,第三支是經庫頁島、俄羅斯東部回流到中國東北部的偏北氣流。
經過對低層大氣散度演變分析發現:25日08時和27日08時曾在上海等周邊附近出現過弱輻散,即有大氣下沉運動,其余時間為弱輻合(上升運動)。來自北方的極微量核放射性物質可能從高空隨氣流下沉到底層空氣中,致使華東各省28日監測到了極微量的核放射性物質。
華南放射物從日本“直達”
華南部分地區出現的核污染物可能是污染物沿日本以南洋面上底層偏東風氣流擴散至我國華南沿海所致:自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日本上空大氣環流方向一直是由西往東的強勁西風,主要的核放射性物質是向日本偏東太平洋區域擴散,前期氣象條件不利于核放射性物質從日本擴散至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3月26日,底層大氣環流發生一些變化,26日至28日,日本南部洋面上大氣底層維持偏北風至東北風,我國臺灣以東洋面則以東北風為主。受其影響,前期福島核電站事故擴散至日本以南太平洋區域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沿偏東氣流擴散至我國東南沿海區域,但量級極微小。本報記者林文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