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9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這樣說。
“民族復興”可謂是當代中國最有凝聚力的口號之一。有細心的外媒發現,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首次會見中外記者時也曾三次提到“復興”一詞。不過與中國人對“復興”的細微拿捏不同,西方人更習慣籠統地說“中國崛起”。用詞的不同代表了看中國發展的不同視角。
無論中國多窮多弱時,我們都有對繁榮的驚人記憶,強國夢從來不是中國人的“從零開始”。東亞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強大同樣充滿記憶,它們對中國復興的利益攸關感往往更認真和深刻,搭順風車和擔心中國“稱霸”的不同想法錯綜交織。對中國“復興”或“崛起”的研究在西方是與國際變局連在一塊的。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戴維戈塞特看來,中國的復興并不意味著西方的衰落,而是一種機遇。他在美國《赫芬頓郵報》撰文說,中國復興不僅是全球化的催化劑,而且通過開啟新的經濟、政治、外交、知識和藝術視野,它還擴展了地球村,也擴大了在一定程度上收縮了5個世紀的世界體系。
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
世界解讀中國復興
新加坡《聯臺早報》網站29日第一時間報道了新一屈中共中央政冶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消息。文章稱.29日上午,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發表講話,他表示,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他表示,落后就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要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習近平還說:“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個人都有夢想.現在大家在討論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他表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造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星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中國復興成為世界變革的主要因素。”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戴維戈塞特這樣強調中國復興的意義。他在美國《赫芬頓郵報》發表的題為“中國復興與新世界形成”的文章說,習近平在當選中共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三次說到“復興”一詞,這個概念正重塑全球權力分配。1978年以來,我們一直夸大與北京治理有關的危險,而事實卻無比清晰:1980 年,中國經濟產值僅為美國的7%,現在卻是美國的一半,2025年將超越美國。2045年.中國經濟將是美國的兩倍。這顯然與美國19世紀躋身世界舞臺相似:1820年,美國經濟僅為英國的1/3,1870年兩國并駕齊驅,1913年美國經濟已是英國兩倍。
在對中國“民族復興”概念的理解比較模糊的情況下,西方更喜歡用他們的語言描述中國的“崛起”。德國《南德意志報》29日以“上升和下降的兩個世界大國”為題稱,20年前.還沒有中國和美國的比較。在鄧小平的改革政策下,20年后中國已經是與美國并行的世界大國。高速列車奔馳在廣闊大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數以百萬計的人擺脫貧困,中國正在經歷繁榮時代。德國《明鏡》周刊此前以“中國夢”為題,1949年,中國結束了百年屈辱的歷史。近30年來,中國上演了一出夢幻般的戲劇。中國的現代化已經走過了一般的路程。13億中國人還在追求更富裕的生括。在國際大舞臺上中國也在顯示他的“肌肉”,經濟力量轉化為政治優勢。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張清敏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在改革開放剛開始取得成績比較小的時侯,我們沒有明確說“復興”,隨著經濟崛起、國力上升,在這個基礎上這一概念和口號才被更明確地提出來。現在看我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一條走向復興的路。黨的最高領導人現在提民族復興看,一方面顯得我們更加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說這個話題更加現實了。因為民族復興已不只是一個夢想了,而是在逐漸實現的過程中。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最高領導人直接提出和描述“中國夢”非常有意義。以往是比較理論性的,這次則更具體、更感性。“中國夢”其實是100多年中華民族奮斗過程中表現的精神和價值現的結晶,是走向現代化走向繁榮的過程中所自然產生的夢想,既是個體生命的,又是整體國家的。